2023大學生就業哪些專業最賺錢
2023大學生就業哪些專業最賺錢?數據顯示,IT業、運輸業持續領跑薪酬榜。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2023大學生就業報告哪些專業最賺錢,歡迎大家閱讀轉發!
2023大學生就業報告哪些專業最賺錢
近日,麥可思研究2023年版就業藍皮書(包括《2023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2023年中國高職生就業報告》)正式發布。
數據顯示,IT業、運輸業持續領跑本科、高職行業薪酬榜。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無論是在城鎮非私營單位還是在私營單位中,就業人員年均工資水平排第一的行業均為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國內的高薪專業都對標日本的哪些專業
情報理工
在日本,情報理工涵蓋了廣泛的領域,它研究信息的收集、處理、傳遞、存儲、利用等各個方面,并致力于開發和應用信息技術和信息系統。此外,它還關注信息的理論與建模、信息安全與隱私保護、信息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影響等方面的問題。在日本的大學中,情報理工相關的專業通常設有文科和理科兩個學習方向,因此文科生也可以選擇相關專業進行學習。
情報理工與傳統的工學學科的研究方法差異較大,多數情況下獨立于工學系之外,一般可以分為以下5大方向類別:コンピュータ科學(計算機科學)方向、數理情報學(數理情報學)方向、電子情報學(電子情報學)方向、知能情報學(知能情報學)方向、システム情報學(系統情報學)方向
由于情報理工的研究內容和考試科目與國內電子信息、計算機類專業的重疊度較高,就業前景好,很多理工科的同學都把它作為自己赴日留學的目標專業。
電子電氣
在國內,電子電氣工程可以分為兩大方向——強電方向和弱電方向。如果你是電子電氣相關專業,那都不用猶豫,順著本專業直接報考吧。
日本的大學在許多傳統工科領域有先發優勢,比如機械、建筑、電氣電子等等。而這其中,電氣電子是日本積累比較深厚的一個領域。日本的電子電氣領域囊括了幾乎所有的世界前沿研究,在電子方面,拓撲絕緣體、量子計算、量子點激光器、超薄 CMOS 晶體管、碳納米管研究等世界矚目的研究熱點被不斷發掘并發展。同時在電氣方面,以機器人控制、航空航天工程和汽車控制工程為代表的智能系統控制工程也在日本大學電氣方向中占有很大比重。
可以說,選擇電子電氣專業,未來不管是在學術上繼續深造,還是回國就業,亦或者在日本就職都不是難事。
大學專業有哪些
大學專業主要有本科專業和高等職業教育專業。主要包括哲學、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法學、外交學、社會學、治安學、教育學、體育教育、漢語言文學、新聞學、歷史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物理學、應用化學、地理科學等。
截至2021年3月,我國普通高校本科專業設置有12個學科門類(不含軍事學,下同),92個專業類,740種專業。12個學科門類包括自然科學4個:理學、工學、醫學、農學;人文和社會科學8個:文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藝術學。
高等職業教育專業包括高職??茖I和高職本科專業,共設置19個專業大類、97個專業類、991個專業,其中高職??茖I744個、高職本科專業247個。19個專業大類分別是農林牧漁大類、資源環境與安全大類、能源動力與材料大類、土木建筑大類、水利大類、裝備制造大類、生物與化工大類、輕工紡織大類、食品藥品與糧食大類、交通運輸大類、電子信息大類、醫藥衛生大類、財經商貿大類、旅游大類、文化藝術大類、新聞傳播大類、教育與體育大類、公安與司法大類、公共管理與服務大類。
文科有哪些專業
文科專業主要分為哲學類,經濟學類,教育學類,歷史學類,法學類,文學類,管理類等幾大類。
1.哲學類:①哲學②邏輯學③宗教學④倫理學。
2. 經濟學類:① 經濟學②國際經濟與貿易③財政學④金融學⑤ 稅務⑥貿易經濟⑦ 保險。
3. 教育學類:① 教育學② 學前教育③特殊教育。
4. 歷史學類:①歷史學②世界歷史學③考古學④博物館學⑤民族學。
5. 法學類:① 法學② 馬克思主義理論類: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③ 社會學類:社會學、社會工作④ 政治學類:國際政治、政治學與行政學、思想教育學、外交學⑤ 公安學類:治安學、偵查學、邊防管理學。
6.文學類:① 中國語言文學類:漢語言文學、漢語言、對外漢語、古典文學②外國語言③ 新聞傳播學類:新聞學、傳播學、廣播電視新聞學、編輯出版學、廣告學、網絡與新媒體。
7. 管理類:① 管理科學與管理工程類:管理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② 工商管理類: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旅游管理、物流管理、電子商務、工商企業管理、酒店管理學③ 公共管理類: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土地資源管理④ 農業經濟管理類:農林經濟管理、農村區域發展⑤ 圖書檔案學類:圖書館學、檔案學。
大學理科院校
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山大學、清華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開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武漢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四川大學、吉林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湖南大學、天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東北師范大學、蘭州大學、福建師范大學、東南大學、中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重慶大學、西南大學、山東師范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南昌大學、鄭州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大學、國立臺灣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