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讀書心得簡短
中學生讀書心得簡短篇1
初中開學前期,學校開展了“少年軍校”活動,目的是讓我們體驗國防部隊每日的活動,可我卻從軍訓的點滴中體會到了更深層的意義。
首先,在軍訓期間,我們接受了辛苦的訓練。我們連的教官第一天就給了我們一個下馬威:站軍姿。從早九點開始,我們整整站了一個半小時,雖然這些對于一個真正的國防部隊來說是家常便飯,可這對一個暑假都沒有活動過的我們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烈日炎炎,我們個個汗流浹背。沒過二十分鐘,就有人的身體因缺乏鍛煉而產生不適,向教官請假。當天,我們連向教官請假休息的人起碼有二十多個。所以,我們六十多個人,軍訓的第一天上午就累倒了三分之一,整體身體素質的糟糕程度可見一斑。還有一次,教官讓我們蹲軍姿,兩個膝蓋不能著地。幾乎蹲了四十分鐘,以至于蹲到最后兩腿麻木一個個都站不起來了。現在回想起軍訓,雖然大部分時間都因為下雨而待在教室,但我們還是覺得很累。不過,稍微辛苦點的訓練我們都接受不了,將來如果當兵,又怎么能接受呢?國防部隊為了讓自己變強,披星戴月地辛苦訓練,肌肉拉傷是常事。他們這樣努力,不正是為了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強嗎?所以,我們不能因為這點強度的訓練就喊苦喊累,我們應該鍛煉自己的持久力與耐力,不論是學習還是訓練,都要有一顆吃苦耐勞的心。
除了辛苦的訓練,軍訓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嚴格的要求。比方說,我們在軍訓期間分成幾組走正步,教官說,不走齊不許休息。這個要求對于初出茅廬的我們,簡直是不可能實現的。可教官說的話就是規矩,所以我們只能按照要求去練。像這樣的要求還有很多。盡管要實現它們很難,但我們在嚴格的要求中不斷超越原來的自我,這一點還是可圈可點的。但是,你有想過,為什么軍隊的要求這么嚴格?那是因為在真實的作戰中,每個人都會分派到苛刻的任務。如果你因膽小而退縮,或是因為粗心大意而導致任務失敗,那么參加這次作戰的其他人,將會因為你而失敗,甚至將面臨死亡的危險,這就是嚴格要求的原因。真正的戰爭不是兒戲,不要以為退縮一小步是沒有關系的。你要知道,在戰場上,你的所作所為,都關系著別人的生死。所以,不論是在戰場上,還是其他地方,都要嚴格要求自己,不能當逃兵,也不能馬虎大意。
其次,軍訓期間不僅有苦也有樂。每次休息,教官都會陪我們一起聊天、玩耍,相處融洽。我們之間沒有隔閡,教官也不嚴苛。那時,他仿佛是一個溫柔的大哥哥。現在想來,當時我們與教官之間的融洽相處不正是代表軍民團結、相互信任嗎?要知道,軍隊的靠山是人民,國家的保障是軍隊。人民的信任來源于軍隊嚴明的紀律。所以我們從軍民相互信任中可以看出一個道理:人與人之間需要信任,階級與階級間也需要信任。而信任則是在生活、工作的點滴中一點點積累的。沒有一種信任是一朝一昔之間就能夠建立起來的,同時信任也是相互的。
在這次的軍訓,我受益匪淺。體格得到了鍛煉、性格得到了磨煉。同時理解到國家的安定團結離不開軍隊的守護,軍人也好學生也罷,都應該做好當下自己的事,用吃苦耐勞的精神嚴格要求自我,奮發向上,做新時代的好少年。
中學生讀書心得簡短篇2
最近,學校開展了以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為主要內容的《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活動。結合這次活動,我認真閱讀了這次學校發的《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發現我有做得好的地方,也有做不好的地方。
有一次,我到老家去玩,發現那兒有黃色的稻谷,有紅色的花,還有綠色的葉。我剛要去摘,又想:它們都是有生命的,我一玩就沒有了,還是不摘了。這點遵守了《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第14條'愛護花草樹木和莊稼'.
還有一次,媽媽給我講一道奧數題,媽媽讓我先看一下題目,我看完后,媽媽正準備講解,我卻大叫:'太難了,我才不學!'這點違反了《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第二條'聽從父母的教導'.
我們每天都離不開學習,姿勢也很重要。我每天學習時,腰彎彎的,手指也越過了界。這點違反了《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第13條'坐、立、行、讀書、學字姿勢正確'.
小伙伴也有不良習慣。有一次,我與伙伴們一同去燒烤,大家燒得十分開心。可一個伙伴從嘴里吐出一塊'飛碟',我們用奇怪的眼神看著他,他還不知,還亂扔竹簽,差點兒扎到人。這點違反了《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第14條'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等垃圾'.
我一定要牢記《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并把它告訴朋友們,讓大家都做個遵紀守法、勤奮好學、樂于助人的好學生。
中學生讀書心得簡短篇3
給我們訓練的教官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他身材不高,在他那稚氣未脫的臉上寫滿了嚴肅和認真。他還很愛笑,而且笑的時候原本就不大的眼睛變得更小了。但是,教官在軍訓的時候對我們的要求還是很高的。只要大家不努力,他就會批評我們;只要大家動作不規范,他就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示范給我們看。這可是我第一次與軍人接觸。
軍訓一開始,同學們個個神采飛揚,對軍訓充滿了好奇。可是到了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問題來了。有的同學開始發牢騷,抱怨聲便連聲四起,一些同學向教官提出意見、有的甚至想逃避訓練。這些都體現了我們平時的生活太順暢,幾乎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缺少了那份同齡人應有的能力。這正是我們必須提高的自身素質。
軍人也許真的是那么一絲不茍。抱著在軍訓中混的我,六天后,才認識到嚴謹的時間意識和堅忍不拔的意志。哪怕是一個最簡單的動作,在訓練場上,我們無數次地重復著,用自己的心去真真切切的體會軍人的英偉。軍姿的紋絲不動,跨步的整齊有力,使我們真正體會到軍人的一絲不茍。
中學生讀書心得簡短篇4
四天的軍訓轉眼即逝,今天秋高氣爽,訓練時還有陣陣清風作伴,鳥兒也在盡情高歌,總的來說今天軍訓還是很輕松的。
早晨,我們吃好早飯,在操場上迎接教官給我們再次訓練“隊列會操”里正步走和齊步走等的內容,因為馬上就要比賽了。在此之前,首先就是要站軍姿,不過今天不太一樣,原來都是站3分鐘、5分鐘的,今天教官一次性就讓我們站10分鐘,而且站不好還不能休息。說實話,就直直的站在那里確實很累,不一會兒我的腳就開始有些麻木和疼痛,我好想坐下來休息一下啊。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于等到教官讓我休息了,“總算能稍微動一下了”我心里想著,可身體就是不聽我使喚,要抬腳都有點困難。“通過這次軍訓,我一定要好好磨練自己的意志,提高身體素質。”我心里暗暗的下決心。
緊接著,我們便練習正步走和齊步走。人們都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句話在我們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這次走的還不錯”教官難得的表揚,讓全班同學都有了一絲絲的驕傲和自豪。短暫的休息過后,我們又開始訓練了。這一次是將正步走和齊步走交叉在一起,看似很簡單,同學們也沒把這個放在心上,都認為很快就能通過,可我們一經“實戰”以后,各種問題就都顯露出來了:本來長方形的隊伍現在已經變成了不規則的圖形;原先整齊的步調變得雜亂無章——有快有慢;就連大家的手臂也會老是碰來碰去……見此情景,教官并沒有生氣,而是有些調侃的對大家說:“我就知道會這樣。”大家都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教官問我們能不能走好,大家都鏗鏘有力的回答:“能!能!能!”教官滿意的點點頭。經過一番訓練之后,大家明顯長進了很多,我們又一次贏得了教官的認可。
吃完中飯,接下來訓練的便是我們最弄不清楚的向左、向右和向后轉的訓練。教官先把我們分成前后兩個區域,哪個區域轉的好,哪個區域就先休息,我是后面一個區域的。“向右轉”這是教官喊給前面一個區域的第一聲口令,這一聲口令下去,大家都一齊向右轉去,但跺腳聲實在太輕。于是教官便叫我們后面一個區域“向左轉”,這一聲口令下去,我們后面區域的人都亂套了。有的向后轉了,有的向右轉了,總之方向五花八門。這時,教官生氣了,便罵了一句:“驢,都是驢,連方向都轉不好,還有什么用!”我聽的出,教官真的很生氣。后來,前面的區域休息了,只剩下我們后面的區域繼續被教官強化訓練了。“向右轉”“向后轉”“向左轉”……教官的口令聲一直徘徊在我的耳際,我也不禁被這給惱怒了,我心里想著一定要早點得到教官的認同,于是我更加認真的訓練。沒想到,不一會兒教官便叫我們可以休息了,這真是一個意外中的驚喜啊!
辛苦而又充實的一天軍訓在哨聲中結束了。本周五就要進行會操比賽了,不過我很期待那天的到來,期待那個可以向老師同學展示我們班風采的時刻,我相信我們這個英勇的班級,一定會在那天摘取屬于我們的勝利的桂冠!
中學生讀書心得簡短篇5
今日晚上,我們一家人看了《感動中國》。看完后,我對獲獎者的事跡十分感動。
在今年的感動中國人物中,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殘疾人劉偉。他雖然小時候失去了雙臂,但他依然頑強地與命運作斗爭。他開始努力學習游泳。
在經歷了許多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后,他最終學會了游泳,還不斷刻苦訓練提高技術,最終成為全國殘疾人游泳錦標賽的冠軍,還開始了備戰殘奧會。對我們而言,奧運會只是一個遙遠的夢想,他卻在我們認為遙不可及的比賽中似乎已勝券在握了。不幸的是,他因為訓練過度而得了病,所以不能再游泳,但他依然沒有向命運屈服。
他又轉學鋼琴,并在一年的時間內到達了七級的水平。他每一天彈七個小時,練完后腳都磨出了泡,但他依然堅持著。我學了兩年鋼琴,卻只考過六級,還就此放棄了。而劉偉失去了雙臂,卻以驚人的毅力以比我快整整一倍的速度擁有了七級的水平。這也激勵我必須要繼續學琴,不能輸給條件比我差的殘疾人。
其他人物的事跡也同樣感人。平凡女孩孟佩杰八歲時就一個人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還照顧著她癱瘓的養母;最美媽媽吳菊萍冒著骨折的危險接住了從樓上掉下的幼兒,即使事實上她真的左臂骨折他也不覺得后悔;黨的干部楊善洲植樹造林七萬畝,使寸草不生的荒山變成了綠樹成蔭的山林,最終卻把價值三億元的山林無償交給了國家;忠厚的胡忠一家拋棄了富裕的城市生活,去邊遠的西藏支教……
我們雖然不能像他們一樣感動中國,但能夠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感動身邊人。
中學生讀書心得簡短篇6
當一學期緊張的學習生活走向了尾聲,寒假怎么過便成了熱門話題。有的熱衷于居家休整,有的認為旅游游玩更勝一籌,有的則閉門修行好好學習,不過,更多的同學則想利用暑期去進行社會實踐。加之學校的推波助瀾,寒假打工熱潮便悄然席卷了整個社會。因為每一個意氣風發、熱血沸騰的中學生都渴望走出寧靜安逸的校園,擺脫乏味無聊的生活,踏入社會,找一份工作,靠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努力奮斗,換取屬于自己的勞動成果,得到社會對自己價值的肯定。
作為一個渴望工作、渴望改變、渴望成功的中學生,我也欣然地加入了這股勢不可擋的打工洪流中。在媽媽的介紹之下,我順利地進入阿佳家紡干了三天。
這家工廠的工作主要分為五種,裁剪、縫紉、手工、檢驗、包裝。顧名思義,裁剪是將完整的布裁剪成窗簾、坐墊等所需的形狀,縫紉則將裁剪完之后的布利用縫紉機制成初期窗簾、坐墊,手工則是加之修飾,如窗簾需要剪平袖頭,坐墊需要填上錦綸棉,釘上紐扣或者縫上背帶,其他還會添加一些小飾件,經幾位叔叔阿姨的檢驗之后,便進入最后一道程序包裝。包裝最簡單,所以我便選擇了這一項來實踐。
我需要做的只是將窗簾折疊成固定的形狀,與一張說明卡一起裝入包裝袋,然后貼上條形碼,合上袋子即可。雖然工作很簡單,但是還是需要細心對待,既不可弄錯正反面,也不能貼錯條形碼。一天下來,需要重復同一種工序幾百遍,下班后也不免感到腰酸背痛,打工確實不容易。
當然,在工作中我有許多的不足,至少與正式員工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具體而言是缺少細心和經驗。做事不太靈活,不太善于觀察細節,所以無論在速度或質量上都略遜一籌。
不過我打工的目的并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融入這個現實的社會,鍛煉自己的能力,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和閱歷,獲取寶貴的社會工作經驗,體驗另一種與眾不同的暑期生活。當然,在這次工作實踐之后,我也如期獲得了不少的認知。
工作鍛煉了膽識和勇氣,重復培養了耐心和細心,努力換取了自信和快樂。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干,通過這三天打工,使了解了父母工作的艱辛,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對自身價值能夠進行客觀評價。這在無形中也使我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定位,增強了我努力學習的信心和毅力。下學期。我一定更加努力地學習,耐心對待每一道難題,遇到困難時不氣不餒,盡全力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
培根說:知識本身并沒有告訴人怎樣運用,運用的智慧在于書本之外。在打工的過程中,中學生可以在打工過程加強自己的實踐能力與經驗,至少可以得到一種體驗。因為打工的過程中,中學生自然而然地要跟各色各樣的人進行交往。在這些過程中,中學生不得不思考如何看待眼前的問題,怎樣處理好人之間的關系,等等。這不僅使中學生更加了解社會,加強實踐能力,也會讓中學生更加深刻地學會處世,同時提高了思維深度。
中學生讀書心得簡短篇7
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親愛的漢修先生》。這本書的主人公叫鮑雷伊,他是一位男孩,他從小學二年級起就堅持給漢修先生寫信。漢修先生是一位作家,大家都很喜歡他的作品。
爸爸媽媽離婚以后,鮑雷伊就跟著媽媽生活,他們家有一條狗,名叫“土匪”,土匪跟著爸爸,爸爸為了開車不再打瞌睡,就和土匪聊天。鮑雷伊和媽媽住在一棟房子里,是以前別人的度假小屋,后來有人在前面蓋了公寓,媽媽說至少它能遮風避雨……
鮑雷伊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很多的煩惱和難題。鮑雷伊把這些告訴了漢修先生,漢修先生幫鮑雷伊解決了難題,比如中午有人偷吃他的午餐,不會寫日記……
老師要求學生問作家十個問題,漢修先生也反過來問了鮑雷伊十個問題,并在媽媽監督下一一作了回復,在反復的交流下,不僅使鮑雷伊受到了鼓舞,還使他增加了信心,寫作水平提高很多,其實鮑雷伊的父母也都是非常愛護和關注他的生活和學習的,對鮑雷伊付出很多。書信中漢修先生也提到了要多讀書,多思考,勤加練習寫作才能提高寫作水平,我以后也要多讀書。
讀完以后,我也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以后爭取也嘗試給作家寫信,或者找一個筆友書信往來,這樣不僅可以吐露心扉,還可以提高表達和寫作水平。
中學生讀書心得簡短篇8
每一個喜劇的內核都是一個悲劇———陳佩斯
整部電影悲喜交加,或許導演想極力的表達悲來營造喜劇的效果,但是悲與喜的比例沒有把握好,悲的篇幅過大且流于表面。真正的好表達是故事結束之后,觀眾思考回味后覺得任務的可悲和無奈,不是選秀場上選手們那樣天天哭著喊著說自己有多慘。故事敘述上或許導演的預期是想達到緊張的效果,但是導演并沒有控制好,該好好講故事的時候一味的加快節奏。有些段落出現的太突然,讓人無法理解,特別是最后的歌舞,實在是不知道想表達什么,是想把最后的悲情強行拉到happyending?還是答應了太多的朋友可以參加最后角色不夠了讓他們強行露臉?
導演或許不是好導演,但是演員的表現可圈可點功力深厚。在最近的爛片潮里還是推薦大家去看一下
中學生讀書心得簡短篇9
也許軍訓本來就是一種殘酷的訓練,只是以前我從未身歷其境,才會被軍人那威風的外表所蒙蔽,從未想到過明艷背后的汗水與努力。可今天我親身嘗試過了, 才覺并非如此,每一個規范動作的背后都藏著無數個時辰的訓練。現代的社會也許處處都可以張燈結彩,奢侈度日,人們可以沉醉在和平與安樂的陶冶中,可唯獨軍 隊不行,無論何時,無論何地,總有他們滴下的汗水,總回蕩著他們蕩漾氣回腸的吶喊。那情那景那人充滿了懾人魂魄的力量,我想大概世界再無一物質可以匹敵 了。
軍訓是苦的,苦得甚至連難得一刻的放松歡樂中也夾帶著絲絲縷縷的苦澀,但卻是我們無法逃過的一課,我想既然無法躲避,那就讓我們勇敢地面對,奮力灑出 自己的每一滴汗水,努力跨越自己的一個又一個極限,乘此機會看看我們到底有多少能耐,有多少潛質,大概唯其如此,日后回想起來,才會覺得是沁人心脾的快樂 吧。
為了班級的榮譽,為了我們的未來,努力吧!
中學生讀書心得簡短篇10
有個普通的工人,他滿腔熱血,一心報國;出身貧苦,卻樂觀向上;喜愛潮流,同時又艱苦樸素;無名小卒,卻能帶頭募捐……而如今,他的名字早已刻在我們每一位群眾的心中,我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周總理都曾經為他--位普通的工人,普通的上等兵題詞,更有專門關于他的歌曲流芳后世……
他,叫雷鋒,生于解放前的一個貧農家庭,一家幾口拼死拼活為地主做長工。他的身世十分艱苦;先是父親死于戰爭的炮火,緊接著哥哥便不幸倒在長期的過度勞作中,而他還是嬰兒的弟弟,也因長期的營養不良就夭折在母親的懷抱中。可就算這樣,上天仿佛絲毫沒有眷顧這個孩子--他的母親因不堪地主的凌辱,被迫懸梁自盡。而這一切發生的時候,他只是一個不滿十歲的孩子。
而這些事跡,在后人重新評價這個年輕人的時候,卻是那樣的不可思議。因為在所有人的眼里,雷鋒仿佛是一位隨時帶著陽光并且能隨時凝聚陽光的人。他仿佛把所有的苦痛與折磨拋之不見,而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所有能為他人做貢獻的事上。煉鋼廠的水泥被雨淋,他第一時間動員工友救援并搬出自己的被褥遮雨,每次部隊里發津貼,他總是一股腦兒的扔進儲蓄所,并一次性捐給災區的民眾;每次出差回來,帶的總是些別人不稀罕的破銅爛鐵,卻能一次次的用到需要的地方去。正如他的著作《雷鋒日記》中說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是無限的,我要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這個年齡只有我們一般大的孩子,就是這樣子激勵自己,幫助他人的。
而“雷鋒精神”還遠不止這些,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每一個生命;如果你是一個螺絲釘,你是否永遠的堅守著自己的崗位?而這默默堅守卻成了現在大多數人為之“不齒”的,甚至是唯恐不及。在雷鋒的時代,一個大躍進、大改革的時代,思想也是隨著解放,變遷的,而雷鋒卻選擇奉獻,不計較個人得失,把錢用在刀刃上,始終如一的幫助那些最為需要的,最為匱乏的人們。而這,也是后來雷鋒精神的錐形,哪里需要,他就會出現在哪里,去幫助那些最困難的群眾。
同時,20歲上下的雷鋒也愛美。在鞍鋼當工人時,雷鋒為了參加場內的舞會,給自己買了一身皮夾克,一條深藍色料子褲,一雙黑皮鞋,外加一瓶“雪花膏”。而這一身行頭,在當時可以說是及其風采,可雷鋒只試了一次,便把它們壓進箱底。是簡樸習慣了,不好意思?是自己作為團員和先進工人的“積極向上”?是為了不忘父母、出身,時刻提醒自己?或許都有吧,而在鞍鋼這不到十個月的日子里,他最經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捐錢,給人留下最深的,卻是他一分錢掰成兩半花。清苦,仿佛成了他的代名詞。
伴隨著他的鞍鋼生涯,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被他翻了無數遍。而每每清貧,困苦之時,他就會用這寶貴的精神食糧激勵自己,也會經常把書中自有黃金的故事講給每一位工友聽。書上的保爾離得很遠,眼前的雷鋒卻離的很近。一樣的風雪寒天,一樣十八歲的年紀,一樣的鋼鐵成鋼的意志和信念,遠近之間的距離仿佛有不復存在,保爾和雷鋒,雷鋒和保爾給予世人、后人的啟迪與鼓舞,就如長江與伏爾加河那樣奔流入海,澎湃不息。
之后的軍旅生涯,使雷鋒這顆小的不起眼的“螺絲釘”被發現,發掘并不斷放大。入伍第一天,雷鋒的新日記本便貼上了一幅黃繼光像:我要永遠的向您學習,英雄的戰士黃繼光!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就是上刀山下火海,我心甘情愿,頭斷骨碎,身紅心赤,永遠不變。“部隊中的他總是哪里需要哪里去,帶頭給戰友打熱水,為演出隊幫廚,甚至小到一根針,一條線,他也是省了又省,竭盡全力幫助人民克服一點困難,是最幸福的。
可是,不幸還是降臨在雷鋒的身上。這個偉大的戰士,被一次倒車中擊中的木桿砸中太陽穴,就此犧牲,年僅22歲。但是,他好像卻沒有離我們而去,十萬人的送葬隊伍,毛澤東同志親自題詞《學習雷鋒好榜樣》的永遠傳唱……雷鋒,仿佛一直離我們很近。自1963年至今,雷鋒精神,一步步深入人心,3月5日也被定位“學雷鋒日”。我們偉大的戰士,雷鋒,他的肉身死了,他的靈魂卻從未遠離,他以另一種超出常規的方式,活了下來,死而不亡。而隨著近些年漢學熱,雷鋒這個名字被更多的外國人認識,雷鋒,真正做到了流芳百世,他的生命在延續,4萬個“他”在成長。
時代呼喚雷鋒,人民需要雷鋒。雷鋒精神,正因為人們的需求,超越了國度,超越了信仰,超越了文化,傳播向四面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