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方案网_方案策划方案模板下载

寫方案網 > 教學教案 > 小學教案 >

小學數學設計教案

時間: 新華 小學教案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明確教學目標和內容,從而更好地組織教學。如何寫出優秀的小學數學設計教案?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小學數學設計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設計教案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演示操作理解天平平衡的原理。

2、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義。

3、會檢驗一個具體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檢驗的格式。

能力目標:

1、提高學生的比較、分析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識。

情感目標:

1、感受方程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2、愿意與別人合作交流。

教學重點:

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義,會檢驗方程的解。

教學難點:

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來檢驗方程的解。

關鍵:

天平與方程的聯系。

教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游戲鋪墊,引出課題(出示課件)

師:明明周末在超市玩起了稱糖果的稱,我們一起合作使稱保持平衡!

師:同學們反映真敏捷,能通過觀察馬上想出使天平保持平衡的&39;策略。

生:從中你有什么想說的?或者你聯想到了什么?

生:只要兩邊都拿掉或增加相同數量的糖果,就能保持平衡;讓我想到了等式的性質(全班一起口答:等式兩邊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任然相等;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或除以同一個部位0的數,左右兩邊任然相等)(板書“等式性質”)

師過渡:是的,知識就是這樣被有心人所發現的。

二、探究新知

師:這里有個紙箱里面裝著一些足球,你猜會有幾個呢?(課件逐步出示)

再給你點信息,這幅圖誰能用一個方程來表示。

生列方程,并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1、解方程

師:在這個方程中,x的值是多少呢?(學生思考,小范圍交流)

匯報預設:

①因為9-3=6

②因為6+3=9所以x的值為6所以x的值為6(多少)

師引導:當然,我知道這么簡單的問題是難不住大家的,但是我們的思考不能停止,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學習怎樣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原理來尋求x的值,這種思考的方法到初中遇上更加復雜的方程時仍然會用到。

師:現在我們就將X+3=9這個方程轉換到天平上來?(黑板貼圖)

師:球在天平不好擺,我們可以用方塊來代替它。

自主嘗試:看著天平,如何去尋求x的值?

請用筆記錄下你的想法。

組織好語言上臺匯報你的想法。

教師統一書寫:

師介紹:求解x的過程我們在最前面寫“解”字。(板書寫“解”字)

追問:兩邊都拿掉3個,天平還能平衡嗎,兩邊還相等嗎?(貼圖展示)

為什么要減3個?(可以方程的一邊只剩x,就可以知道x=?)(再叫2-3個)

生活動:我們看著板書來說說是怎么成功得到x的值,每一步的依據是什么。(2-3個)

你學會了嗎?趕緊和你的同桌說一說方法。

2、強調格式:

師:這個求解的過程和以前遞等式有什么區別或相同的地方?

生:等號對齊;等號兩邊都要寫;最前面要寫解字

3、練習一:

師:按照大家借助天平運用等式性質的想法,就是說當我們遇到方程33+x=65你也能求解?

4、介紹概念:像這些(課件中圈出來),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

叫“方程的解”;舉例:x=3是方程x+3=9的解

而求方程的解的過程,我們叫“解方程”(板書)

這些知識在數中有介紹,我們找到劃一劃讀一讀。(看書)

兩個詞都有解字,有什么區別呢?(“方程的解”中的“解”是名詞,它指能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是一個數值;“解方程”中的“解”是動詞,它指求方程解的過程,是一個演算的過程.)

5、驗算:

師:剛才我們解出來x的值是不是正確的答案呢?你打算怎么檢驗?

生:放進去計算一下。

師:大家心里都有了想法,但方程的檢驗也是有一定格式的,下面我們到書本中來學習一下。生自學書本后回答:根據等式性質,把x=6代入方程,看方程左右兩邊是否相等。生活動:嘗試驗算一個方程的解,另一個放心里代入驗算。

6、小結

師:你學會了嗎?你會解怎樣的方程了?(含加法或減法)

解方程的步驟?(結合板書和課件)

生:解方程的步驟:

a)先寫“解:”。

b)方程左右兩邊同時加或減一個相同的數,使方程左邊只剩X,方程左右兩邊相等。c)求出X的值。

d)驗算。

小學數學設計教案篇2

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8頁,例六、練習十五

教學目標:1、使學生能夠熟練地口算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

3、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以及數感。

教學重點:使學生能夠熟練地口算10加幾、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準備:

1、教師讀數,學生寫數,請一板演:

2、計數器的認識:

十位上撥下1顆,表示多少?再在個位上撥下3表示多少,這個數是多少?13十位上是2顆珠子,這個數是多少?

教師撥數學生讀數。14、17、19、18、20

一、復習引入:

1、讀數、寫數:估算:您能看出圖中大約有幾個嗎?練習十五第3、4題。

2、板書13、15、19、20學生讀,選擇13說說這個數3、1各在什么位上?小結:從右邊起,地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板書:個位、十位

3、復習一圖四式及給部分名稱:

根據第4題中的圖1,看圖寫出4個算式:板書10+3=1313-10=3

3+10=1313-3=10

加數加數和被減數減數差

從這四個算式中你發現了什么?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4、口算:10+4=14-4=14-10=6+10=16-6=

二、嘗試遷移:

1、嘗試計算:11+2=你是怎么想的?

數的方法,利用計數器計算:個位上加2是3,十位還是1,一共是13。

出示:13-2=你是怎么想的?

2、練習第5題:11+4=

3、試一試:13+4=6+12=16-5=11+7=18-6=

三、綜合練習:

1、比較大小:第2題

2、送信:動物園召開聯歡會,聰明的小狗表演節目,你能知道小狗要把卡投到哪個信箱里嗎?

3、連線:接下來,很動物也想來試試,小朋友一起和他們想一想,哪兩只動物的信是送給同一個信箱的。第1題。

4、我們也來做游戲:這次活動是誰組織的?涂色。書P90

四、練習小結:

小學數學設計教案篇3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并會用字母表示他們,會用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進行簡便運算。培養學生觀察、分析以及自學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自主學習的方式探索、理解并掌握加法結合律。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以及自學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課前復習

師: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用字母表示計算公式、數量關系,請同學們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以下題目:(用字母表示課件出示)

二、新授

1.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這個寒假我們學校的圖書館又運來了一些新書,現在這些新書已經上架了并被老師們貼上了精美的標簽想不想一起去看看?生:想。

2.自主探索

師出示情境圖提問:從圖上你發現了哪些和咱們數學有關系的信息?生1:科技書有475本。生2:故事書有282。生3:文藝書有225本。

師:同學們的眼睛真亮,發現了這么多的數學信息,那么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數學問題?

問題1:科技書和故事書一共有多少本?

問題2:故事書和文藝書一共有多少本?

問題3:科技術和文藝書一共有多少本?

問題4:科技書比故事書多幾本?

方法一:(475+225)+282

方法二: 475+(282+225)

師生共同分析兩種方法在計算方法、結果、解題思路上的相同點不同點。

指生回答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生:我發現在加法算式中,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加第三個數,或者先把后兩數相加,再加第一個數,計算出來的結果是一樣的。

師:這個規律在其他算式里是不是也適用呢?請同學們在自己的練習本上試著寫幾個這樣的例子驗證一下。

師:剛才我們發現的這個規律叫做加法結合律。你能用自己喜歡的字母把它表示出來嗎?在練習本上寫一寫。(板書:加法結合律) (a+b)+c=a+(b+c)師:學習了加法的結合律,

第七個問題解決了。咱們來看第一個問題:科技書和故事書一共有多少本?找兩位同學到黑板上做,其他同學做到自己的練習本上。生:它們的加數交換了一下位置,和沒變。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的第二個規律------加法的交換律。兩個數相加,交換它們的位置,和不變。

三、總結

談談這節課收獲了什么?

四、布置作業

小學數學設計教案篇4

一、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類比等式變形的過程抽象出等式的性質,了解等式性質是解方程的依據。

2、會用等式性質解形如x+5=12的簡單方程。

3、培養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二、課時安排:

1課時

三、教學重點:

能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四、教學難點:

了解等式的性質。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故事引入:在古代三國的時候,有人送給曹操一頭大象,曹操要知道大象的重量,大臣們都不知道怎么辦。這時小兒子曹沖卻稱出了船上石頭的重量。你是怎樣理解曹沖的方法的?

(板書:大象的體重=石頭的重量)

師:曹沖之所以聰明,就在于他“運用了數量之間的等量關系來解決問題”的策略。今天我們也要用他這個策略解決以下問題。

檢查預習。

(二)講授新課

探究一:學習等式性質

1、師操作:在天平兩側各放一個5克砝碼。

提問:你能用一個等式表示天兩邊關系嗎?

提問:如果在天平一邊加上一個砝碼,天平會怎樣?要是天平不平衡,怎么辦?

提問:你還能用一個等式表示嗎?

教師呈現其他天平直觀圖,鼓勵學生觀察并寫出等式。

全班交流,教師總結概括出等式性質。

等式兩邊都加上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師操作在剛才的基礎上一個一個減砝碼。

提問:你能用等式來表示嗎?

提問:如果在天平一邊去掉一個砝碼,天平會怎樣?要是天平不平衡,怎么辦?

提問:你還能用一個等式表示嗎?

教師呈現其他天平直觀圖,鼓勵學生觀察并寫出等式。

全班交流,教師總結概括出等式性質。

等式兩邊都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3、教師小結:我們剛才用天平演示的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者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這是等式的性質。這也是我們今天解方程的依據。

(三)重點精講。

探究二:學習解方程

師板書x+2=10問:用天平如何表示?

問:如何用剛才的知識解方程?(兩邊都減去2)

1、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并畫出天平圖。

2、師在解題示范時要注重“解”和“等于號”的書寫要求。

3、交代檢驗方法。

4、學生試著解方程。

y-7=1223+x=45

組內交流收獲和疑惑。

小組匯報。

教師總結板書:根據等式的性質解方程。

(五)隨堂檢測

1、請你畫圖或舉例說說下面這句話的意思: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2、看圖列方程,并解方程。

3、解方程。

(1)x–19=2

(2)x-12.3=3.8

4、看圖列方程,并解方程。

5、看圖列方程,并解方程。

6、看圖列方程,并解方程。

小學數學設計教案篇5

有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4頁例3。

【教學目標】

1掌握有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進行計算。

2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經歷探索有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計算方法的過程。

3在計算中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讓學生體會四則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體會四則混合運算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有括號的兩步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或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說—說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124÷4+13600—30×172

播放課件:小紅與媽媽一起到服裝商場去買衣服。媽媽告訴售貨員買一件成人衣服,售貨員報價:78元。媽媽:再買3件同樣的兒童服裝。售貨員:一共要213元。小紅:兒童服裝多少錢—件呢

教師:這個問題該怎樣解答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四則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二、引導探究

1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解決。怎樣才能求出兒童服裝的價錢呢

2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方法,并說說是怎么想的。

3全班交流匯報,總結方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213—78÷3213÷3-78(213-78)÷34引導學生分析對比,得出正確的算法。

教師:第一種方法和第二種方法,應該先算什么呢“78÷3”、“213÷3”分別表示什么

學生1:“78÷3”表示把成人衣服的價錢平均分成3份。

學生2:“214÷3”表示把買一件成人衣服和3件兒童衣服的總價平均分成3份。

教師:這樣求出來的,是一件兒童服裝的價錢嗎

學生:不是。

教師:第三種方法應該怎么算呢先算什么“213—78”表示什么再除以3呢

學生1:先算“213—78”,表示3件兒童服裝一共要多少錢。

學生2:再除以3就是求一件兒童服裝要多少錢。

教師:第三種方法與第一種方法比較,有什么不同呢

學生1:第三種方法有括號,第一種方法沒有。

學生2:第一種方法先算除法,第三種方法先算減法。

學生3:第三種方法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里面的,第一種方法沒有括號,要先算除法。

教師:同學們說得真好。算式里有了小括號,就要先算括號里面的。小括號的作用就是改變原來的運算順序。

4嘗試練習。

教師:請看,你知道這兩道題應該先算什么嗎同桌互相說說。(125—87)×25455÷(102-97)

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這兩道題后,集體訂正。

[點評:本段教學以學生熟悉的購物活動為素材,從生活情景中提出數學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對解掌握有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進行計算。]

三、鞏固運用

1算一算,并說說有什么不同。100—72÷4(100—72)÷4學生獨立完成后,讓學生說說這兩個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兩種混合運算的方法及小括號的作用。

2第7頁,練習一,第4題。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來讀這兩個算式,通過讀讓學生體會它們運算順序的不同。

(1)100加10乘10的積,和是多少

(2)100加10的和,再乘10,積是多少可以讓學生反復讀兩遍,體會運算順序的不同,然后再計算。

3第8頁,練習一,第5題。這是兩種混合運算的綜合練習,通過練習讓學生能分清它們的運算順序,并正確進行計算,以利更熟練地掌握兩步四則混合運算的方法。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四、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呢

(本案例由王蜀川提供)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第5~6頁例4、例5及課堂活動,練習一第11題。

【教學目的】

1經歷用兩步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獲得解決問題的實際體驗。

2會解決涉及倍數關系的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計算下面各題,并說一說運算順序。125×4+54340×2—120(90—25)×32

情境引入

教師:你知道哪些動物可以稱得上是森林醫生嗎

學學生:啄木鳥、山雀。課件出示例4的情境圖讓學生觀察,觀察后提出問題(或讓學生直接觀察教科書上的插圖)。

學生:啄木鳥每天吃多少只害蟲

教師:我們學習了混合運算,今天我們就來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

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點評:注重問題情境的創設和對解決問題所需知識的復習,為學生解決問題做準備。]

二、自主探索

1教學例4。

教師:從這個情境中你知道哪些數量他們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學生1:山雀每天吃害蟲165只。學生2:啄木鳥每天吃的害蟲比山雀的3倍少45只。

教師:啄木鳥每天吃害蟲有山雀的3倍那樣多嗎

學生:沒有,比3倍少。

教師:你能用圖(最好是線段圖)表示出他們每天吃害蟲的關65×3得到山雀吃害蟲只數的3倍是多少,但是啄木鳥每天吃害蟲的只數沒有山雀的3倍那樣多,而是比3倍少45只,所以,還要在此基礎上減去45只才得到啄木鳥每天吃害蟲的只數。

指導學生寫出答語。

教師將例4中的少45只改成多45只,學生畫線段圖并獨立解決,然后交流。

學生1:我的線段圖這樣畫:學生2:我是這樣列式的:165×3+45。

教師:你發現這兩個問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呢

學生:相同點是啄木鳥每天吃害蟲的只數與山雀吃害蟲的只數都有倍數關系。但一個是比山雀的3倍少45只,所以計算出3倍后要減去45只;一個比3倍多45只,所以要計算出3倍后要加上45只。

[點評:本環節一是注重學生對問題情境的理解,掃除解決問題的障礙;二是注重讓學生獨立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三是教師注意對學生探索的指導,特別是對畫線段圖的指導,讓學生掌握分析問題的基本方法。]

2。教學例5。

教師:剛才我們解決了森林醫生吃害蟲的問題,下面我們來解決小朋友在集郵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課件出示例5(或讓學生直接觀察例題插圖),并提出數學問題。學生獨立解決,再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解決方法。全班交流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學生1:我這樣思考:要求小青有多少張郵票,必須先知道小明有多少張郵票,因為題中告訴了小青的郵票張數是小明的3倍。而要求小明有多少張郵票,可以直接用80減去15,因為題中告訴了小明比小華少15張。由此可以這樣列式:(80—15)×3。

學生2:我這樣思考,根據小明比小華少15張郵票,可以求出小明的郵票張數為:80—15=65張。根據小青的郵票是小明的3倍可以求出小青的郵票張數,即:65×3=195張。列成綜合算式是:(80—15)×3。指導學生寫答語。

[點評:學生有例4解決問題的實際體驗,這里先放手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再交流,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注意強化分析法和綜合法這兩種分析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

三、活動思考

(完成第6頁課堂活動)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先在組內交流思考方法,再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全班交流。

學生:相乘或與9相乘的積在80與100之間,由此我想到了90與99,由題中告知:按3顆或9顆的拿都要剩1顆,由此這些糖可能是91或100顆,但是題中又說到這些糖要比100顆少,所以應是91顆。

四、獨立練習

學生完成練習一第10題,做后交流。

五、小結教師

通過今天的問題解決,你有什么收獲

(本案例由付秋萍提供)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教案選用

小學數學設計教案篇6

數 學 廣 角

教學準備:課件、小動物圖片、“嘉年華”游樂園代幣

教學過程:

一、借助熟悉題材,滲透集合思想

1、巧妙設疑,直觀感悟

(1)談話:老師知道同學們有很多的興趣愛好,有的喜歡音樂,有的喜歡美術,有的兩樣都喜歡,老師想進一步了解你們,請允許我對其中的一個小組進行調查,好嗎?

(2)(指定小組)分別在“音樂”和“美術”下面簽上名字,兩者都喜歡,兩邊都簽。

(3)全班一起統計喜歡音樂和喜歡美術的人數。

(4)(故作驚訝):咦,這個小組沒有這么多人呀?問題出在哪兒呢?

(5)四人小組討論發現:統計過程中有學生既喜歡音樂又喜歡美術,是重復的,在計算總人數時只能計算一次。

2、圖示方法,加深理解

(1)(課件出示)先是兩個小組的集合圈,再把兩個圈進行合并。

(2)讓學生說一說圖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義。

(3)讓學生列式求出喜歡音樂和喜歡美術的共有多少人。

(4)全班交流,說說想法。

(5)師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適當小結。

3、運用集合思想解決問題

(1)情境出示課本P110第2題。

(2)學生獨立思考并解決。

(3)同桌交流,重點說說想法。

(4) 反饋。(昨天和今天進貨的重復部份用重點號顯示)

二、在解決問題中體會等量代換的思想

1、(出示“嘉年華”游樂園代幣)談話:在“嘉年華”游樂園,一個代幣5元,玩一次“摩天大旋轉”要12個代幣,玩一次“摩天大旋轉”要多少錢?

使學生明白:5元能買一個代幣,一個代幣需要5元,兩者是等量的,可以互相代換。

2、情境出示P109“做一做”:一只豬的質量和兩只羊的質量相等,一頭牛的質量和4只豬的質量相等,問兩頭牛的質量相當于幾只羊的質量?

3、四人小組討論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若有困難,可通過擺學具,比較容易找出相互之間的等量關系。)

4、師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適當小結。

三、靈活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

1、談話:小動物在討論在陸地上生活還是在水里生活好。一共來了10種動物,有6種動物可以在陸地上生活的,有6種動物可以在水里生活。這里面有幾種動物既可以在陸地上生活也可以在水里生活?

(適當給學生介紹“兩棲動物”的常識,擴展學生知識面。)

2、(情境出示)談話:小動物們要來個交換大行動,它們規定:6根胡蘿卜換2個大蘿卜,9個大蘿卜換3棵大白菜。6棵大白菜換多少根胡蘿卜?

3、談話:動物們交換得正熱鬧,幾個圖形也來了,它們分別是“○、△、□”。你能求出○、△、□所代表的數嗎?  (1)△+□=240 (2)○+□=91

△=□+□+□ △+□=63

△=? △+○=46

□=? ○=?△=?□=?

四、小結。

1、談談這節課的收獲。

2、小調查: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今天所學知識來解決。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借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等量代換的思想。

數學廣角(二) 109-111及練習二十四第3、4、5題。

教具、學具:卡片學具、課件。

師生活動

一、情景引入。

師:看,今天水果園里正在進行“體重”大比拼呢?(播放課件)我們先來看看西瓜姐姐多重?(4千克)你是怎么知道的?

師說明:當天平平衡時,左右兩邊的物體一樣重,所以西瓜姐姐重4千克。

師:接下來進場的是蘋果妹妹,我們假設每個蘋果同樣重。(繼續播放課件)看!天平又平衡了,這又說明什么?(引導學生說出:4個蘋果重1千克。)

師: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想提什么數學問題?

讓學生自由提出問題,師生共同解答。

二、教學新知。

(一)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合作探究解決方案。

師:這個問題提得真棒,幾個蘋果與1個西瓜同樣重呢?(10個、12個、15個、16個……)

師:小朋友不要急著猜,好好動動腦筋。或者在小組內擺擺學具,通過合作解決這個問題。

(留給學生充足的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及操作學具的時間,老師巡視,給予學生適當的啟發與指導。)

小組匯報:這時大部分的學生喊出:16個。

師:你們是怎么知道的?怎么想的?

生1:因為:一個西瓜4千克(等于4個砝碼), 1千克(1個砝碼)等于4個蘋果,我們用替換的方法,把一個1千克(1個砝碼)換成4個蘋果。西瓜重4千克(4個砝碼),總共要換4次,因此是16個。

(師依學生的回答,一邊擺學具,利用直觀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

生2:我們組認為:如果第二個圖中天平的右邊變成原來的4倍,左邊也要變成原來的4倍,就是16個蘋果,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生3:一個西瓜和4千克砝碼同樣重,而4個蘋果和1千克砝碼同樣重,所以4千克砝碼就有4個4, 4×4=16(個)。

生4:……

(二)進一步體會等量代換方法。

師:小朋友說得都對,(課件展示:1個西瓜等于16個蘋果。)這時又來了波蘿哥哥,1個波蘿的“體重”等于2個蘋果。一個西瓜與幾個波蘿一樣重呢?(課件)為什么呢?

讓學生獨立思考,同桌交流,匯報結果。

生1:32個。

(可能有些學生會出現這樣的錯誤,老師要及時給予分析引導,再通過生生評析,幫助其改正。)  生2:8個。因為,2個蘋果可以換1個波蘿,1個西瓜等于16個蘋果,就可以換8個的波蘿。

生3: 2個蘋果換一個波蘿,16個蘋果里面有8個2,16÷2=8(個),所以1個西瓜和8個波蘿一樣重。

生4:把2個蘋果變成原來的8倍就是16個,等于1個西瓜的重量。把1個波蘿也變成原來的8倍就是8個,這樣天平也平衡,所以是8個。

師:(略小結。)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完成p109“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老師巡視,個別輔導。講評時,讓學生說說是怎么思考的,最后師生共同梳理解題思路:要求2頭牛和多少頭羊同樣重,首先要知道2頭牛和多少頭豬同樣重,再利用豬和羊的關系進行替換(計算),最后求出結果。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二十四第3題。

引導學生讀題、分析關系,并嘗試抽象地推導(計算)一下。如果學生抽象地想象有困難,可以讓學生先用學具擺一擺。

2、完成練習二十四第4題。

提示:直接比較1只雞和1只鴨誰重一些比較困難,可以轉化為2只雞和2只鴨,或4只雞和4只鴨的比較。

3、完成練習二十四第5題。

第1小題,把第一個等式中的△用□+□+□替代,就變成了□+□+□+□=240,所以□=60,而△=□+□+□,所以等于180。

第2小題,

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交流討論,尋找方法。

建議:直接用等量代換的方法來解決比較困難,可以先把三個等式的左邊相加,右邊相加,可得到2×(○+△+□)=200,所以○+△+□=100,然后再利用等量代換,依次求出○、△、□的值。

教學目的:

1、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操作、驗證等活動,初步體會等量代換的數學思想。

2、培養學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和合作學習的習慣。

教學重點:

利用天平或蹺蹺板的原理,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等量代換的思想,為以后學習簡單的代數知識做準備。

教學難點:

初步體會等量代換的數學思想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或數學問題。

小學數學設計教案篇7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圖上的方向,并能繪制示意圖。

2、在合作、交流的活動中,培養學生辨別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在辨認方向的過程中,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三、教學難點

區分圖上方向與實際方向。

四、教學具準備

“東、南、西、北”四個字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出示天安門廣場主題圖及示意圖。

同學們,你們知道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嗎?誰愿意來當小導游,向大家介紹一下天安門廣場周圍的建筑物?

(學生描述天安門廣場周圍的景物。)

聽完他們的描述,你有什么感想?如果我們要組織一次“天安門廣場一日游”的活動,約定在廣場的右側集合,你知道具體的集合地點在哪里嗎?

(學生有的說是天安門城樓,有的說是人民大會堂,有的說是正陽門,還有的說是國家博物館……)

2、明確學習內容。

為什么大家理解的“右側”位置各不同?怎樣才能不出現這種誤會?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位置與方向》。

板書課題:《位置與方向》

(二)初步感知東南西北

1、尋找生活中的東、南、西、北。

在日常生活中描述位置,我們通常會用到“東、南、西、北”這四個方位詞。怎樣找到這四個方向呢?

生: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生:太陽東升西落。……

同學們說的都很好,但又有所區別。坐在教室中,我們能說“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嗎?為什么?

“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是指一般地圖上的方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利用一些生活常識來辨認方向。就像第二位同學說 的,太陽東升西落,我們可以通過太陽來辨認方向。下面老師教大家一首《方向歌》

【電腦演示】方向歌

早晨起來面向太陽,

前面是東后面是西,

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東南西北分清方向,分清方向!

再來看看書上小明和小精靈是怎么找方向的?動畫:“東南西北”

2、明確教室中的四個方向。

有誰注意觀察了,每天早上太陽是在教室的什么方向升起來的?你知道這是什么方向嗎?利用剛剛學過的方向歌,你能 找到其他的四個方向嗎?

面向東,背對著是西,伸開雙臂左手指北,右手指南

(教師隨著學生說出方向,貼上東、西、北、南四個字。)

3、游戲鞏固四個方向的位置關系。

(1)教師統一口令,學生指方向。

提問:從剛才同學們指的方向來看,你們都發現了什么規律?

生:東對著西,南對著北

小結:同學們觀察的非常好,東和西相對,南和北相對。

板書:東←→西 南←→北

(2)下面請2名同學到講臺前演示給大家看一下(教師統一口令)

2名學生先相對站立指同一方向;再有一名同學變化方向指同一方向

提問:從剛才2名同學所指的方向來看,你們能得出什么結論?

生:不管面對的方向怎么變,他們所指的方向相同.

小結:同學們總結的很好,無論人的位置和面對的方向如何變動,他們所指的方向相同,也就是說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永遠不變。

(3)你能根據我們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說出你和周圍同學所在位置的關系嗎?

生1:我在__同學的南邊,在__同學的北邊,

在__同學的西邊,在__同學的東邊。

生2:__同學在我的南邊,__同在我的北邊,

__同學在我的東邊,__同學在我的西邊。

生3:我的南邊是__同學,我的北邊是__同學,

我的東邊是__同,我的西邊是__同學。

提問:為什么在描述所在的位置時,針對同一名同學有不同的說法呢?

小結:因為在你們的描述中,你們所選的參照物不同,所以就有了不同的說法。參照物就是指以誰為依據,來進行對比的物體。

(三)認識地圖上的東、南、西、北

1、在我們的校園里,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各有什么建筑?

2、把這四個建筑物“擺”在桌面上,使別人能看出這四個建筑分別在校園的什么方向,可以怎么擺?

展示不同擺法,并介紹為什么這樣擺。

3、說明:雖然擺的都有道理,但在匯報的過程中,有沒有你們感到比較麻煩的地方?怎樣就能解決這個麻煩?你有什么好主意?誰知道地圖上是怎么規定的?(視頻:一般地圖上的方向)

4、重新繪制校園示意圖

(四)鞏固練習

1、看一看這位同學的家是怎樣布置的?(視頻:一名同學布置家庭的視頻)說說你的房間是怎樣布置的。

2、繪制自己的房間示意圖。

3、完成書上練習。(視頻:中國五座名山視頻并配音)

圖上是我國的五座名山,合稱“五岳”。它們分別是中岳嵩山、東岳泰山、()岳衡山、()岳華山、()岳恒山。

(五)總結

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設計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初步體會收集、、分析數據的方法,會把出的數據填在簡單的統計表里,能對統計結果進行簡單的分析、判斷。

2、使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積累初步的收集、數據的經驗,發展初步的數學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在參與統計活動的過程中,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產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自己選擇記錄方法作記錄,并在交流中體會畫“√”作記錄的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具學具:

硬幣、題紙、課件。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舊知

1、春天,是外出的好季節,你們喜歡春游嗎?

2、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春游。看我們班女同學準備了什么好吃的?

你能用什么辦法讓大家一眼就看出來每種食物各有多少嗎?

其實你就是要把他們分類。那我們一看結果,數一數他們的數量。

我們還可以把結果填在統計表里,大家一起來說。

:上學期我們就是用這種先分類后數的方法來進行統計的。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有關“統計”的新知識。(板書:統計)

1、探索統計策略

(1)男同學也帶來了他們喜歡的水果,看,他們帶來了什么,每種水果各有多少個呢?

他們也向我進行了匯報,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比比誰最聰明,能一邊聽,一邊數出來。(第一次放錄音)

你們數清楚了嗎?老師也沒有數清楚,你們能想想辦法嗎?怎樣就能記下來。可以4人小組商量一下。

(2)好,下面就用你想好的方法來記一記,可以記在這張紙上。(第二次放錄音)

誰記下來了?他們各有多少個?說說你的方法。(學生匯報)

你們真聰明,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那你喜歡哪種呢?

(3)看來大家都選到了自己最喜歡的方法,接下來就用這種方法再記錄一次,比一比誰的結果最正確。(第三次放錄音)

學生匯報。

看來孩子們感覺到了,記錄的時候符號越簡單就越方便、清楚。

剛才,我們是在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收集數據。

2、呈現統計數據

下面我們把這些數據在表格里。

3、分析統計結果

我們來分析一下統計結果,從這個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三、豐富練習,鞏固新知

1、鞏固新方法

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幫老師統計出了各種食物的數量,帶上這些好吃的,我們出發吧!

一路上,我們將會遇到很多這樣的交通標志,你們認識嗎?

那我們就來統計一下遇到的路標吧!這次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完成,老師讀,大家記,記在題紙上的第一個表里。

學生匯報。

2、直接應用,解決身邊的問題

坐著汽車一路顛簸,我們終于來到游樂園了,你看到了哪些好玩的?

可老師不知道你們喜歡什么項目,怎么買票呀?

那我們就現場統計。

聽好要求:

(1)每人只能報一項自己最想玩的項目。

(2)別人說的時候,你要認真地記在題紙的上。

(3)自己報的時候,也不要忘了記下來。

開火車,輪流報。

把結果填在下面的統計表里。

從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剛才,我們用學到的知識解決了自己遇到的問題。

3、動手操作,親自體驗

下面我們放松一下,你們喜歡玩游戲嗎?

那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拋硬幣”的游戲。

(1)介紹游戲方法

(2)介紹游戲規則

誰來匯報你記錄的結果?

觀察每組數據,你發現了什么?

如果統計的次數足夠多的話,可以看出正、反面出現的次數差不多,也就是說正、反面出現的概率相等。

4、拓展練習,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時間不早了,該返程了!有交警叔叔正在路上統計過往汽車的數量,我們用今天學到的知識,幫幫他們,好嗎?

先看看有幾種車?

那你可得看清楚了,這次沒有人來幫你報。

這個路口1分鐘內通過的汽車,我們一起來記錄。

看了這個表,你想說什么?

交警叔叔謝謝你們的幫忙,一天的旅途該結束了,你們玩得開心嗎?

四、全課

我們在玩中學到了知識,又在玩中運用了知識,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收獲。

小學數學設計教案篇9

教學內容分析:

本堂課是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第三單元的課程。本課教學內容的實質是求相差多少的問題。通過“操場上”這一場景,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加減法的含義。借助主題情境,讓學生初步學會解決“誰比誰多(少)幾”的問題。嘗試解決“學生比老師多幾人”這一問題。是加減法的強化訓練。這里的比較多少,不但比較誰多,誰少。而且比出多幾或少幾?是第二單元“比較”的深入。同時用文字代替了圖形。

學習目標:

1、進一步體驗加減法的含義。

2、初步學會解決“誰比誰多(少)幾”的問題。

教學重難點:  初步學會解決“誰比誰多(少)幾”的問題。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小圓片。

課時安排:1~2課時

設計意圖:

通過實際情境的創設,和學生自己動手實踐,初步掌握“誰比誰多(少)幾”的問題的解決方法,并能用語言表達,進一步體驗加減法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投影出示“操場上”圖片。問:同學們看到了這幅圖,會想到什么數學問題?

老師有()人?學生有()人?男同學有()人?女同學有()人?一共有多少人?學生比老師多幾人?老師比學生少幾人?女同學比男同學多()人?男同學比女同學少()人?

二、學生操作,探索新知

1、請同學們拿出小圓片,根據剛才提出的問題在桌子上擺一擺,并列出算式。

2、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3、指名匯報交流,并說說

8-2=65-3=2

4、評價.通過剛才的學習,你覺得哪位同學說得比較好?好在哪里?

三、練習鞏固、及時反饋。

1、擺一擺、填一填,要求獨立完成。

2、看圖,列式計算。

3、小游戲,10把椅子8位同學坐,還剩幾把椅子,列式計算。

4、聯系生活,拓展練習。

四、課外延伸。

調查本班的男女學生數,并試著提一些數學問題。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知識?

篇三

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操作,使學生能夠在經驗積累和親身體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含義,發展他們的數感。初步學會解決“誰比誰多(少)幾”的問題。

2、使學生能夠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

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通過實踐操作,使學生能夠在經驗積累和親身體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含義,發展他們的數感.并且初步學會解決“誰比誰多(少)幾”的問題。

教學難點:通過實踐操作,使學生能夠在經驗積累和親身體驗的基礎上初步學會解決“誰比誰多(少)幾”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下課了,同學們來到操場上進行活動,(多媒體課件展示:學生課外活動的情景圖)你能告訴老師,看到了什么嗎?

2、匯報觀察結果。

3、出示課題:操場上。

4、同學們能說得再具體一些嗎?

(老師有2人、學生有6人、男學生有3人……)

5、同學們觀察得可真仔細呀!老師把同學們回答出的問題整理成圖片貼在黑板上。

老師有()人,學生有()人。

男同學有()人,女同學有()人。

6、同學們,根據圖片,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

7、出示課題:兩數相差應用題?

二、合作探究,嘗試解決:

1、學生比老師多()人。老師比學生少()人。

2、女同學比男同學多()人。男同學比女同學少()人。

3、男學生比男老師多()人。男老師比男學生少()人。

(1)根據提出的問題,觀察人物圖片,解答第一組問題。

(2)把你觀察的結果講給你的同桌聽。

(3)誰愿意把自己的觀察結果講給大家聽呢?

(4)個別學生匯報觀察結果。

(5)同學們觀察得可真仔細!那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講給大家聽嗎?

(6)(指著圖片進行小結)要求學生比老師多幾人,就是從學生人數中去掉和老師一樣多的人數,剩下的就是學生比老師多的幾個人。

(7)你們能用剛才同學們的方法解答“老師比學生少幾人嗎?”

(8)學生匯報解答方法。

(9)請同學們列出算式。

(10)以四人小組進行討論,解決感興趣的另一組問題。

3、聯系實際,嘗試應用

(1)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2)第43頁1題,擺一擺,填一填。先根據題目獨立完成,再分小組交流各自的想法。

(3)看圖,填一填。先觀察圖,說說你發現了什么,再完成。

(4)游戲:搶椅子。

游戲規則:要求每人搶坐1把椅子,搶不到的則為失敗。

a先擺放4把椅子,讓3個小朋友去搶占,結果會怎樣?

b如果把4把椅子坐滿,需要()個小朋友呢?

c還是擺放4把椅子,讓5個小朋友搶占,結果會怎樣?

(5)實踐活動“小調查”

要求:組織學生調查各自小組的男女人數。試著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大家一起討論解決這些問題。

方法:指定一個小組站起來,讓其它小組的同學數、說、列式計算。

4、課外延伸。

回家后,數一數,比一比家中的一些同種、同類的物品。用課堂上獲取的知識,“誰比誰多幾”“誰比誰少幾”。口頭列式解答,并和家長進行交流。

5、總結。

通過觀察、操作,你們理解了有關多些、少些的概念,能根據圖意提出一些相關的數學問題,并能嘗試解決問題。既鍛煉了觀察能力,也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希望同學們繼續努力!

小學數學設計教案篇10

一、說教材

教學內容:

利息是安排在小學數學北師大教材第十一冊第二單元的第四課時。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常用百分率、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百分數應用的一種,利率這個百分數對于學生來說較為陌生,也更為專業化,它表示利息和本金的關系,因此要讓學生的潛意識中有所轉變:利率不難理解,它和我們之前學習過的百分數是一樣的。我本堂課的教學目標設定,以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利率的意義為主,從而掌握求利息的方法,以及了解利息稅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掌握有關儲蓄、納稅的一些知識,同時受到勤儉節約的思想教育。

教學目標: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與本課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學情和設計理念,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資料及預習,使學生了解生活中儲蓄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的觀察意識,分析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在調查預習活動中的收集、提取、整理、歸納信息的能力。

2、能利用百分數的有關知識,解決一些與儲蓄有關的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結合儲蓄等活動,學會合理理財,逐步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

重點難點:

1、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

2、通過自主探索,了解利息的計算方法。

教具學具:

課前搜集的有關儲蓄、利息的信息,多媒體課件。

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設計根據新課標精神:“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去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數學只有與學生生活相聯系才能顯得真實和精彩。本著這樣的理念,所以在課堂設計中利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在課堂中充分讓學生“做主”,通過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地發現掌握本金、利息和利率含義,體會在銀行存款時利息的計算方式,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學好數學、用好數學的自信心。因此在教學中我遵照

“一、二、一”的教學模式,即把教學分為:自學新知(10分鐘)、檢查釋疑(20分鐘)、課堂檢測(10分鐘)三個環節。

二、說學生

1、知識基礎。①剛學過的百分數知識.學生總體上掌握得

較好,較牢,計算利息、保險費和稅款是百分數應用的一種。所以學生較容易接受。②學生對儲蓄、保險、納稅知識了解非常少,應做好課前準備。

2、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還可以,同學之間的相互質疑,解疑的能力有一定的水平。但學生在分析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較薄弱,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以個人開展各種活動有些困難,我主要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探索、討論、實踐。

三、說教法

為了使學生對本課時的教學內容得到鞏固和加深,提高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在教法上注重課堂教學的靈活性、科學性。聯系實際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抓住各知識的細節性、過渡性、完整性進行教學,同時、采用自主探究、觀察、對比、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動手操作、匯報演示等學習策略激發學習動機,促使學生肯學、會學、善學,讓學生在動手做一做、說一說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把握并突破重、難點,獲取新知。整堂課通過提問式、點撥式、談話法、分析法以及練習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促進學生數學概念的形成和數學結論的獲取。

四、說學法

根據高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六年級教材的特點,在引導學生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抓住立體的已知條件量和未知量,通過對

話的形成入手,抓住教、學具的應用,展開交流、討論、合作學習等方式,創設情境,喚起學生的注意,通過層層分析、比較數量關系,從而弄清“利息”的初步知識,知道“本金、利息、時間、利率”的含義,來分散教學難點。同時精心設計練習,讓學生在整堂課中通過分析法\觀察法、比較法、練習法及合作學習的方式完成學習過程。教學中還要注重溝通師生的情感因素面向全體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所有學生都能在數學學習中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引入課題

課的開始我很親切的向學生提出求助:老師有5000元錢暫時不用,放在家里又覺得不太安全,哪位同學幫老師想個辦法,如何更好的處理這筆錢?學生建議存入銀行。這種以談話方式導入,為學生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不僅讓學生感覺到親切,而且從課的開始就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起到了開動思維的作用,使學生樂于參與數學活動。(設計理念:使學生明白儲蓄的第一個好處“安全”)同時我接著追問“把錢存入銀行有什么好處呢?(設計理念:儲蓄的第二個好處“獲得利息”)板書課題:利息。

合作交流,自學新知

這是本節課的重點,所以安排了四個層次。

一、閱讀老師提供的有關儲蓄的資料,理解概念,并完成自學習題。

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哪位同學愿意給大家介紹一下儲蓄的有關知識,同學們可以站起來自由發言,其他同學可做補充”(設計意圖:學生通過閱讀充分感知儲蓄的益處之后,主動進行介紹,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體會到了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課前預習提綱

【一】填空

1、今天我們學習了利息的有關知識。知道存入銀行的錢叫做(),取款時銀行多支付的錢叫做()。

2、()與()的百分比叫做利率。

3、利息的計算公式是()。

(設計意圖:完成了第一個教學目標即:通過閱讀資料及預習,使學生了解生活中儲蓄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的觀察意識,分析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在調查預習活動中的收集、提取、整理、歸納信息的能力。

【二】小調查

1、你知道有哪些主要的存款方式嗎?

2、你覺得到銀行存款有什么好處?

檢查釋疑

教師出示教學提示卡檢查學生課前調查情況

讓學生結合具體的例子說出本金、利率以及存單上其他的相關信息。

(設計意圖:這樣在已有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出示一張真實的存款單,給學生一種真實的感覺,從而讓學生更加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其次對于新知的處理,完全放手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新知的學習。這樣為學生創設思維的空間,探究的空間,交流的空間,注重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產生過程,即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即學會傾聽又學會表達。)

3、交流討論,了解利息的計算方法

(1)出示銀行儲蓄利率表,讓學生通過比較,讓學生得出,存期不同,利率不同,利息的多少與利率有關。

存款年限不同,所對應的利息也不同,這往往是學生容易忽視的地方,采用這種觀察比較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己發現不同,要比教師反復叮囑似的灌輸印象深刻得多。

(2)讓學生按要求計算到期后可得多少利息及到期后取回的錢。學生獨立計算,然后通過交流匯報得出利息的計算方法。

設計理念:這是一個自主練習的環節,也是一個深化理解的過程,學生通過計算,解釋算是的意義,等活動進一步深刻理解了利率、利息、本金的含義及之間的關系,自主探索出了利息的計算方法。

課堂檢測

出示兩個難度漸進的有關計算利息的題,旨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

1、玲玲把300元錢存入銀行,整存整取3年,年利率4.14%,到期時,玲玲到期時可得到多少利息?玲玲共可取回多少錢?

2、存入銀行(兩年后用)算一算他如何存取才能得到最多利息?

(設計理念:學生做學生講的方式。課堂檢測的結果由學生來打分,一來能夠加深他們對利息計算公式的記憶,二來能讓他們體驗當老師的快樂,最后能讓他們幫助有錯的同學改錯)

課堂總結

師: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請同學們說一說你都有哪些收獲?在利息的計算時應注意什么問題?

生:我們學習了有關儲蓄的知識,知道了本金、利息和利率,以及它們三者之間的關系。特別是學會了求利息的方法:本金×利率×時間=利息。還知道了儲蓄的意義。

五、說板書

板書設計:

百分數的應用(四)——利息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小學數學設計教案篇11

教學課題:

十幾減8。

教學內容:

教材第13頁例2、做一做及練習三1、2題。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學會計算十幾減8。

2、使學生通過練習,進一步理解計算退位減法的思考方法。

重點難點:

掌握計算20以內退位減法常用的“破十法”和“想加算減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口算

8+3= 9+5= 7+6= 8+5= 7+4= 9+2= 9+8= 8+7=

2、看卡片,說出( )里應填多少。

9+( )=16 8+( )=13 9+( )=15 8+( )=17

3、12-9=3,說一說想的過程。

二、探究新知,展示交流

1、出示例2。

(1)觀察畫面,理解圖意,復述畫面內容。

一共有12個風車,我們要買8個,還剩幾個?

(2)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3)學生分組討論,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4)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列出算式。

12-8=4

[談一談你是怎樣想的?]

10 - 8 =2 8 + 4 = 12 2 + 2 = 4 12 – 8 = 4

(5)小結:剛才大家動腦筋想出了幾種不同的思考方法,這幾種方法都很好。其中第一種方法比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減”的思考方法。在今后的學習中我們也可以采用這種思考方法。

2、補充練習:擺一擺,算一算。

讓學生在書桌上擺出8個紅圓片,再擺出5個黃圓片,然后再擺上大圓圈。提問

(1)這種擺法表示什么意思?(8個紅圓片,5個黃圓片,一共有13個圓片。)

(2)再用虛線套住7個紅圓片,這種擺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該怎樣列式?(13—8=5或13—5=8)計算時你是怎樣想的?(讓學生說一說思考過程。)

三、檢測與反饋

1、完成P13頁的“做一做”第1題。

[讓學生口算,全班集體訂正,個別題目讓學生說說思考過程。(鞏固破十法)]

2、完成P15頁“做一做”的第二題。計算并說出上下兩行之間的關系?(鞏固“想加法算減法”)

3、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十幾減8

12-8 =

10-8 = 2 8 + 4 = 12

2 + 2 = 4 12–8 = 4

教學反思:

本節課有了十幾減9一課作基礎,學習十幾減8就減低了難度。孩子們在探究算法的過程中,圈一圈,擺一擺,從而使學生建立了減法的模型。為今后學習解決問題打下了基礎。個別同學計算的速度和準確率有待提高,平時要加強口算訓練。

小學數學設計教案篇12

學材分析

重點:利息和稅款的計算

難點:對所涉時關鍵:懂得利率、保險費率和稅率的意義

間的理解

學情分析

學情分析:學生學習了常用百分率、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實際應用作好準備。

學習目標

1、能利用百分數的有關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結合儲蓄等活動,學習合理理財,逐步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

導學策略

嘗試教學法、練習法

教學準備

幻燈片、小黑板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談話導入

師:你收到過壓歲錢嗎?你是怎樣支配的?

(如果學生沒有提到銀行,則由教師引導揭題)

二、探究新知

1、利息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走進銀行,解決銀行中與我們有聯系的數學問題。

師:你了解銀行的一些什么知識?

師:如果陳杰存入銀行1000元錢,銀行的年利率是0.65%,存一年有多少利息?二年呢?五年呢?

師根據生口答進行板書

師:我們該怎樣計算利息?你能用一個公式表示嗎?(師板書)

2、利息稅

從1999年11月1日起,個人在銀行存款所得利息應按20%納稅,這就是利息稅。國家將這部分稅收用于社會福利事業。

算一算陳杰1年、2年、5年各應繳多少利息稅?

3、自學例題

4、鞏固練習。

(1)小調查:先讓學生做調查,然后思考存兩年有多少種存法?估計一下哪種存法的利息多,再實際計算。最后全班交流。

(2)練一練1--3

5、總結:你這節課有何收獲?

6、作業

學生做調查后算一算那種方法更合理。

教學反思

這節課挺實用的所以教學效果教好。

課題百分數的應用(四)的練習課第8課時(總第21課時)

小學數學設計教案篇13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位置與方向》第一課時。

教材分析:

在學習本單元之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些確定位置的感性經驗,通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學生能夠根據上下、左右、前后和東、南、西、北等方向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而且可以通過第幾行、第幾列確定物體的位置。本課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習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進一步從方位的角度認識事物,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并能夠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

2、學會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問題,培養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3、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體會教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學會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理解物體在中心點的哪個方位和偏角度。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練習用的小卷、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游戲:找找我在哪?

游戲說明:在全班同學的座位上,編好行和列,根據老師指定同學的位置,說出他所在的行和列,快者獲勝。

師:請根據老師指的同學的位置,快速定位第幾行和第幾列。請根據老師報的行和列快速確定同學,并說出他的名字。

設計意圖:本環節用游戲的形式,以小組競爭的方式復習根據行、列兩個條件確定位置的方法,既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也為新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2.小結

師:怎樣才能快速地確定位置呢?如果只告訴你們行或者列,你能快速找到確定的位置嗎?

二、新知探究

(一)情境創設

一提到位置與方向,老師就想起一個人來,他就是炮兵小王,小王在炮兵連里開炮技術算是的一個,但就是判斷不好目標的位置與方向。咱們一起到他那里看看好嗎?

這就是小王演習的炮兵陣地。(出示地圖)

小王在哪呢?(出示大炮)

再來找一找他的訓練目標……(出示目標1)

讓小王先開幾炮咱們看看。(開炮4下不準)

(畫面出示)“哎……要是有人能幫幫我,告訴我目標的位置,我一定可以百發百中的。”

看得出來,小王真的挺苦惱,那咱們同學愿意幫助他嗎?

那就請同學們來當小王的陣地觀察員怎么樣?

(二)角度確定方向

誰能告訴小王目標1的位置在哪里?

(學生可能會說出在東面,在北面,或者在東和北中間等等。)

你是根據什么說出目標1的位置的?(引導學生復習看地圖的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剛才同學們描述的都是大炮的大概位置,像你們所說的方向開炮,能擊中目標嗎?

軍事上對目標的描述要求是分毫不差的,同學們可要準確地向王叔叔匯報呀!

在以前的學習中提示方向時我們經常會畫一個方向軸。那你們覺得今天這個方向軸應該畫在哪比較合適呢?

也就是畫在我們的大炮的位置上。為了讓我們更清楚地分辨它們的方向,可以標上“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條件夠了嗎?

你認為我還要提供什么?

(引導說出角度)

用手臂做出東偏北方向,或北偏東方向,并說出偏多少度。(板書:方向)。

兩種角度的表示方法都可以,他們有什么區別與聯系呢?

(強調起始角度不同,但所描述的方向都是一個方向.)

(三)距離確定位置

可以了嗎?現在可以告訴小王了嗎?開不開炮?

A.開(打不準,或遠或近)

B. 不開,那你還要告訴他什么?

(引導說出距離)

怎樣確定目標1的距離呢?

你從哪里發現了秘密?

(觀察1段表示300米,量出有這樣的幾段)(板書:距離)

那么目標1到大炮的距離是多少米呢?

(四)總結方法

一切都OK了吧,現在我們把勘察的數據報告給小王。

誰來報告?

既然是在訓練陣地,我們就要像部隊軍人一樣,提出報告形式。

(報告,目標1在大炮的北偏東40度方向,1200米處。)

還可以怎么報告。(角度的另外一種)

準備開炮,你們認為小王能打中嗎?

下面是見證奇跡的時候了。(課件演示:擊中目標)

這小王還真有兩下子。當然這也和咱們同學報告的準確數據是分不開的。

像這樣,把一個位置可以很清楚的表述出來,需要提供哪些要素才行?

(方向,距離,觀測點)

小結:我們具備了觀測點,同時利用角度來表示它的方向,利用距離表示它所處的位置,這樣我們就可以把一個物體的位置很清楚的表示出來。

三、鞏固練習

還想不想再試試?(出示目標2、3、4)

1、先觀察目標2。(有準確的角度和明確的距離)

(說到角度時做偏離動作)

向王叔叔匯報目標2的準確位置。

課件演示:擊中目標。

2、再觀察目標3,缺距離。

依照前面的報告形式,向王叔叔匯報目標3的位置。

為什么不能一下子匯報成功?

學生測量,得出數據,然后匯報。

答案填在小卷1題

目標3在大炮的____偏___ _____的方向上,距離是______米。

打目標3(課件演示)

3、最后觀察目標4(缺角度)

這次能不能一下子匯報成功?

學生測量,得出數據,匯報。

答案填在小卷2題。

目標4在大炮的____偏___ _____的方向上,距離是______米。

正確答案是42度,教育學生量角度時要認真,不能單純地依賴感覺。

4、打目標4(課件)

匯報完成后,然后打目標4,(打不到位置,出示對話,“對不起,由于此炮的射程只有1400米,請考慮移炮到目標2。”)

我們該怎么走,誰能給我們描述一下路線?

現在大炮移到了目標2,請問我們現在開炮,可以嗎?

(學生提出質疑,重新勘測方向)

得出結論:觀測點發生變化,需要重新勘測數據。

在小卷上完成第3題,測出目標4在目標2的方向。

匯報,開炮。

四、總結提高

1、課件演示:空炮,提示:沒有炮彈了,請去彈藥庫取炮彈。(出示有關彈藥庫位置的數據)

你們能告訴王叔叔去彈藥庫怎么走嗎?

2、我們不能這樣總幫助王叔叔確定位置呀!古話說得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嗎?

誰能告訴他該怎么樣確定一個物體的位置與方向呢?

3、再次強調先確定觀測點,再根據角度確定方向,最后根據距離確定位置。

小學數學設計教案篇14

教學目標

(一)初步了解學生數數的能力和認數情況。

(二)使學生初步了解分類的含義,初步掌握分類的方法。

(三)對學生進行愛學習、愛學校的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了解學生數數的能力,初步掌握分類的方法。

難點:學會分類方法。

課前準備

(一)教具:三幅教學圖及1~10數字卡片。

(二)學具:10根小棒。

教學過程設計

(一)教師談話同學們,我們今天開始上數學課。我們在數學課上會學到好多好多知識,比如:認識數字、認識圖形、會計算等等。現在請同學們看一幅圖。

(二)學習新課

1.初步建立方位概念。

請同學們看看這幅圖上都有什么?

圖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左邊是什么?

右邊是什么?中間是什么?

數一數:圖的上面有幾架飛機?下面有幾輛汽車?圖的左邊有幾個蘿卜?右邊有幾棵白菜?中間有幾只燈籠?

小結同學們回答得都很好,不但能認真看圖,還能分清上、下、左、右。今后我們看圖、看書、做事都用得上這些知識。

下面請同學們做“認識新朋友”的游戲:說一說:你座位四周的同學都是誰?(要說清“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是誰)

2.學習數數:

出示“學校新學年開學”圖。

師說:這幅圖畫的是開學了,同學們高高興興地來到學校。開始新的學習生活。大家仔細看看圖上都畫了些什么。

(1)引導學生按照一定順序進行數數:

圖上有幾位老師?幾個同學?(一組一組地數)一共有幾個人?

圖上面有幾朵向日葵?幾棵樹?幾只小鳥?(從左往右數)

(2)數周圍的實物:

數一數你們小組一共有多少人?

數一數教室里有幾盞燈?幾扇門?幾扇窗戶?

數一數自己的鉛筆盒里有幾支鉛筆?衣服上有幾個扣子?

3.學習分類。

(1)看書上圖提問:

圖上畫的是什么?(鉛筆和球)

為什么大球小球圈在一起?(大球小球都是球)

師說:大球小球都是球,是同類物品,所以圈在一起。鉛筆是寫字用的,和球不是同類物品,所以不和球圈在一起。

(2)出示圖片:

請你們分一分,哪些是同類物品,學生回答后,教師圈上圈。

(3)學生看書上圖:

師問:圖上都畫了些什么?(書包、小雞、母雞、公雞和氣球)

可以把哪些東西圈在一起?(可以把小雞、母雞、公雞圈在一起)為什么?

師說:你們說得對!小雞、母雞、公雞都是雞,所以把它們圈在一起。請同學們自己動手圈一圈。

4.了解學生認數的情況。

(1)看圖回答問題:

師問:每個圈里畫的是什么?有多少?它旁邊的數是幾?

(2)指名幾名學生分別數出1~10實物的個數。

(3)教師帶領學生打亂1~10各數的順序數數。

(三)鞏固反饋

(1)看數擺小棒:

教師出示卡片,學生擺出5根小棒。

教師出示卡片,學生擺出7根小棒。

(2)做拍手游戲:

教師出示卡片,同學們拍手表示。

教師出示卡片,,同學們拍手表示。

(3)做練習一第1題,把同類的圈起來。

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數10以內的數。學會了把物品進行分類。這是為我們以后學習數學的一節準備課。(板書課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這節課是新生入學后的第一節數學課。在這節課里要體現以下幾點:

一、使學生初步了解學習數學的目的。通過看圖、數數、游戲、動手擺實物來激發學習興趣。

二、在這節課的開頭設計了分清方位的練習。目的是讓學生會使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詞語,逐步分清方位。

三、在練習數數上,除了數課本上的圖片還設計了數周圍的實物。目的是不僅了解學生是否能抽象的數數。還要了解每個學生能否正確地數出物體的個數。

四、在學習分類這個環節,不但要求學生能把同類的圈起來。而且還要求說出為什么這樣圈。從而體現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小學一年級數學的公開課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整理3種水果學具,探索出由比物體數量的多少到比較數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2.使學生認識符號“>”、“”、“

3.引導學生從事簡單的初步的統計活動,用象形統計圖來比較兩個數的大小。

4.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7~18頁的教學內容,“做一做”第1題,練習二的第5、6題。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準備:

1.小猴吃水果的課件。

2.投影儀。

3.4個梨、5個蘋果、9朵花的磁性軟件。

學具準備:

每人準備:3只猴、4個梨、3個桃、2根香蕉、5個蘋果、9朵花的圖片;“>”、“

教學設計

創設童話情境,引入象形統計圖

1.課件展示。

a.3只小猴在美麗的大森林里玩耍的情況。

b.3只小猴共進午餐。草地上凌亂地擺放著3種水果──梨、桃和香蕉。

2.畫外音(小猴說):我還沒看清楚每種水果各有幾人,你怎么就開始吃了?

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一共有幾種水果?它們各有幾個?怎樣擺脫一眼看出哪種水果夠吃,哪種水果不夠吃?

3.學生用學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擺放小猴和3種水果。

4.展示學生擺放的結果。學生的擺法一般有以下兩種。

5.課件展示:主題畫中的猴、梨、桃和香蕉,從畫面中跳下來,擺成課本第17頁的象形圖。

6.提問:觀察擺放的圖,數一數幾只猴吃幾個桃,幾個梨和幾根香蕉?

學生回答后,在象形圖下面寫“3”、“4”、“3”、“2”。

教學比較2、3、4的大小1.教學“3=3”。

a.畫外音(小猴說):我可喜歡吃桃了,可我們每人能吃到一個桃嗎?

學生回答后,出示課件。

b.提問:每只猴能吃上一個桃,桃子一個沒也多,猴的只數與桃的個數有什么關系?(相同、相等、同樣多)

學生回答后,告訴學生,同樣多可以用符號“=”表示,并在上圖下面寫上“3=3”。進而教讀這個式子。

2.教學“3>2”。

方法和教學“3=3”相同。

告訴學生“3比2大”可以用符號“>”表示。學生說一說大于號的形狀。可用語言表示,也可用手勢表示。

3.教學“3

方法如前。

讓學生說一說小于號“

4.區分“>”、“

a.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認識,記憶“>”、“

b.以游戲方式,熟悉、記憶這3種關系符號。

①看誰舉得對:教師說符號名稱,學生舉出相應符號;

②看誰擺得好:教師說符號名稱,學生用小棒擺出相應的符號。

小結

1.讓小朋友說說這節課學到了什么。

2.教師加以概括: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時,可以用關系符號“>”、“

鞏固深化

1.基本練習:完成18頁“做一做”第1題。

2.補充練習。

a.左邊擺2個梨,右邊擺1個蘋果。填()>()

b.左邊擺4朵花,右邊擺3個梨。填()>()

c.左邊擺3個蘋果,右邊擺5朵花。填()>()

3.鞏固練習,完成練習二的第5題。

4.綜合練習:完成練習二的第6題。

5.開放練習:這里有1、1、2、3、4、5、=、>、

小學數學設計教案篇15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第五冊第70~71頁。

教學目標:

1、學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會進行乘法估算。

2、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估算的意識和習慣;培養學生歸納概括、遷移類推以及應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估算的過程中,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并能運用數學語言進行表述和交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熱愛數學、學好數學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猜數引入

老師想了一個數,它是個兩位數,你們猜它是幾?(隨著學生的猜測,教師用“大了”和“小了”提示)

回憶剛才我們猜數的時候,是不是一下子就猜出來了呢?像剛才這種在老師提示下進行有根據的猜測,叫估計。其實,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估計。

[說明:課前的猜數游戲,學生興趣盎然,為新課的引入做好了鋪墊。]

二、感受估計的需要

1、今天的課堂上,除了老師和你們外,還來了你們的一些老朋友呢!(課件呈現8只機器貓)來了多少只機器貓?(當數量少的時候,我們一眼就可以看出來了)

快數一數,這里有多少?(課件呈現滿屏幕的機器貓,造成學生數不清的困難)

2、這么多,一下子數不清,我們可以估一估呀!(學生第一次估的差距比較大,有1000、100、500、200等)

師:怎樣估計能精確些?

生1:圈出一份估一估,然后再看有這樣的幾份。

生2:給這些機器貓排排隊。

……

3、課件給機器貓排隊,排成8行。(按先估每行大約有幾只,然后乘8的方法估一估)

4、師:機器貓每行有29只,排成8行,大約有多少只?該怎么列式?

[說明:創設數機器貓只數的情境,分成以下幾個層次進行教學:1.直接呈現數量較少的機器貓,學生一眼就可以觀察得出;2.呈現很多機器貓,造成數不清的困難,引導學生感受估計的需要;3.由于眼花繚亂,第一次估計不精確;4.通過交流估計的方法,達到比較精確的估算。這樣四個層次的教學,讓學生主動感受和體驗到了估算的必要性與作用。]

三、交流估算的方法

1.29×8大約等于多少?把你的想法,在練習本上表示出來。

2、交流展示學生的估算方法。

A.29×8≈240,把29看成30。

(師介紹約等號的含義、寫法和讀法,并與等號進行比較)

B.29×8≈160,把29看成20。

C.29×8≈290,把8看成10。

D.29×8≈300,把29看成30,把8看成10。

……

[說明: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讓他們的思考和情感得到完全的放松與充分的尊重,這樣他們的想法和意見才得以盡情地流露與表述,不同的看法和結論才可以在一步步的表達中得到完善。學生在此出現了幾種不同的方法,雖然有的方法還不恰當,但每個學生的思維和情感得到了發展,并在與他人方法的比較中感受到了不同估算方法的優越性和局限性。]

3、這幾種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嗎?

4、同樣是把因數看成整十數,但估出來的結果差距很大,這是什么原因啊?

5、通過交流明確:應該把因數看成和它最接近的整十數再估算。(去掉29×8≈160)

6、剩下的三個結果,哪個與準確值最接近?(課件演示每種估算方法)

(A是多估了1個8,C是多估了2個29,D是多估了2個29和1個8;這里不需要向學生直接說明,只要讓學生感受即可)

小結:這幾種方法都可以,同學們可以根據需要選擇最合適的方法進行估算。

7、全班42人,如果送給每人5只機器貓,估一估,這些機器貓夠送嗎?42×5≈200(只)

和前面一題進行比較:29×8≈240(估大),42×5≈200(估小)。

8、試一試。

21×6≈48×5≈397×3≈510×7≈

9、小結:我們在估算的時候,都是把這些乘法算式中的某個數看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數,那是不是可以看成任意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數呢?(要看成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數)

四、拓展提升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和估算有很大的聯系。陸老師今年暑假的北京之游就碰到了很多和估算有關的知識,讓我們以數學的眼光去看看吧!

第一站:長城

長城離陸老師所住的賓館有點遠,汽車每小時行駛53千米,3小時才到達,長城離賓館大約有()千米。

第二站:美麗的北海公園

告示:每條大游船限乘120人。

正好有4個旅游團,每個團有31人,估算一下,他們能同時上一條船嗎?

[說明:此題引發了學生的爭論:約等于120,卻為什么不能上船?出現認知上的矛盾,學生通過爭論后,明白把31看成30是估小了,所以結果也比準確值小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懂得了估算和精確計算之間是有誤差的,在運用估算結果來解決實際問題時,還必須考慮現實情況。]

比較:31×4○120(讓學生明白估算的另一個用途)

第三站:天壇公園

每張門票8元,陸老師所在的旅游團共有39人,320元錢夠買門票嗎?

為什么同樣是估算,剛才不能上船,而現在買門票卻又夠了呢?

學生通過辨析比較發現,剛才是估小了,而現在是估大了,所以夠了。

比較:39×8○320

第四站:購買北京特產

每種特產,老師準備都買8份,請你們幫助我算一算,大約要花多少元錢?

反饋:1.(58+11+33)×82.58×8+11×8+33×8

≈(60+10+30)×8≈60×8+10×8+30×8

=800(元)=800(元)

比較兩種方法,哪種簡單?想一想,老師大約帶多少錢就夠了?(讓學生明白估算還可以為我們的生活提供幫助)

說明: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而學生估算習慣的培養與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估算意識。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充分挖掘估算題材,重視進行估算示范,使學生認識到估算的必要性和優越性,并關注估算在培養學生邏輯思辨、辯證看待問題能力上的作用。

1、大膽改變教材內容,使學生產生估算的需要,體驗估算的現實性。

乘法的估算,學生以前并沒有接觸過。在這節課上,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教材的內容做了一些調整,將學生已有的經驗和所學習的新內容自然地融合到一起,并通過現實問題,讓學生明白估算的必要性。與此同時,課中所設計的一系列練習,都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會碰到的現實問題,并具備用估算解決的現實需要,因而整節課都能讓學生感受到濃厚的生活味。

2、深入挖掘教材內涵,讓學生體驗數學課堂的思辨性。

成功的數學課,既能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也能將簡單的問題深化。“乘法估算”一課,教師們都會想到要讓學生體驗估算的“必要性”,設計的學習素材要富含現實氣息,但僅僅停留在這個層面上是不夠的。如果深入研究教材我們就可以發現,在現實運用估算的過程中,分為兩種情形:一是根據估的結果就可以解決相關問題;二是因為估的結果有時估大有時估小,單憑估出來的數據并不能直接準確地回答所要解決的問題,即還需結合現實情況進行考量。我在教學中充分考慮了這些情況,精心設計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到“估大”、“估小”的情況及如何運用這樣的結果解決問題,同時穿插比大小的訓練,從而將現實性、思辨性較好地統一起來。

小學數學設計教案篇16

教學目標:1、通過情景圖,提出數學問題,并通過解決數學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的方法。

2、求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初步認識乘法,了解各部分名稱,理解乘法算式的意義。

教學重點: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并能理解乘法算式的意義。分清幾個幾。

教學難點: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學準備:小黑板:(判斷)列示

教學過程:

一、學習新課

1、出示情景圖。觀察畫面。在兒童樂園里,孩子們有的坐飛機、有的坐火車,有的劃船,有的玩游戲。你能從中找出哪些數學信息,并根據該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生提問:坐飛機的有幾人?坐火車的有幾人?劃船的有幾人?做游戲的一共有幾人?

選一個來解決問題。有多少人坐小飛機?

怎樣列式?2+2+2+2=8(人)

這個算式里有幾個2?4個2。像這樣4個2相加的問題,我們除了可以用加法列式,還可以用乘法來表示:

(1)2×4=8(人)或4×2=8(人)

(2)讀法:2×4讀作2乘4,4×2讀作4乘2

(3)各部分的名稱。乘號和加號的區別。2表示相同的加數,4表示有幾個相同的加數。8表示4個2相加的和。即4×2的積。

(4)意義:表示4個2相加。

2、你能用乘法解決其他幾個問題嗎?并說出算式的意義,及各部分的含義。

坐火車的有幾人?4×6=24(人)或6×4=24(人)表示6個4相加.6從哪來?

劃船的有幾人?3×3=9(人)表示3個3相加

3、觀察這幾個問題的解答,你發現了什么?(怎樣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

小結: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二、練習

1、判斷題。a:。。。。。

b:。。。。。。

求一共有幾個蘋果怎樣列式?為什么能用乘法?為什么不能用乘法?用乘法計算的條件: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

1、試一試p5

請生自己看圖,看懂了什么?說一說。

每棵樹上有3只小鳥,4棵樹上一共有幾只小鳥?

一共有多少個小矮人?(每盒有7個,2盒有幾個。)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意義?

2、看算式,寫出表示幾個幾相加.

5×89+9+96×28+8+8+8

板書:兒童樂園

坐飛機的有幾人?坐火車的有幾人?劃船的有幾人?做游戲的有幾人?

2+2+2+2=8(人)4+4+4+4+4+4=24(人)3+3+3=9(人)1+2+3=6(人)

2×4=8(人)4×6=243×3=9

讀作:2乘4表示6個4表示3個3

4×2=8(人)

讀作:4乘2

表示4個2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較簡便

作業:1、讀書p4-5

2、看算式寫出表示幾個幾相加。

6+6+6+63+3+3+3+35+510+10+107+7

課后反思:

由于今天的內容較多,練習時我發現有一部分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還不是很清楚。需要再補充一課時,將加法與乘法的聯系、乘法的意義再系統化,條理化。

這節課上下來,內容比較多。首先通過兒童樂園的情景圖,讓孩子找出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再解答問題。通過列相同加數的加法算式發現,像這樣的相同加數的連加在書寫上很繁瑣,產生了簡便方法的需要,乘法的學習就很有必要了。學習乘法有幾個要點:1、認識乘法算式的讀法、各部分的名稱、各部分的含義、算式的含義。2、理解乘法與加法的關系。3、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怎樣改寫,為什么(和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含義聯系起來)4、乘法算式表示的含義。(表示幾個幾的和)。

5076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祥新世纪铝塑板_生产铝塑板厂家_铝塑板生产厂家_临沂市兴达铝塑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 活动策划,舞台搭建,活动策划公司-首选美湖上海活动策划公司 | 楼承板-开闭口楼承板-无锡海逵楼承板 | 电动车头盔厂家_赠品头盔_安全帽批发_山东摩托车头盔—临沂承福头盔 | 劳动法网-专业的劳动法和劳动争议仲裁服务网 | 防水套管|柔性防水套管|伸缩器|伸缩接头|传力接头-河南伟创管道 防水套管_柔性防水套管_刚性防水套管-巩义市润达管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不锈钢反应釜,不锈钢反应釜厂家-价格-威海鑫泰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不干胶标签-不干胶贴纸-不干胶标签定制-不干胶标签印刷厂-弗雷曼纸业(苏州)有限公司 | 杭州中策电线|中策电缆|中策电线|杭州中策电缆|杭州中策电缆永通集团有限公司 | 聚丙烯酰胺PAM-聚合氯化铝PAC-絮凝剂-河南博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巨野电机维修-水泵维修-巨野县飞宇机电维修有限公司 | 手持式线材张力计-套帽式风量罩-深圳市欧亚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 氢氧化钙设备_厂家-淄博工贸有限公司| ETFE膜结构_PTFE膜结构_空间钢结构_膜结构_张拉膜_浙江萬豪空间结构集团有限公司 | 急救箱-应急箱-急救包厂家-北京红立方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 食品无尘净化车间,食品罐装净化车间,净化车间配套风淋室-青岛旭恒洁净技术有限公司 | 骨灰存放架|骨灰盒寄存架|骨灰架厂家|智慧殡葬|公墓陵园管理系统|网上祭奠|告别厅智能化-厦门慈愿科技 | 广州物流公司_广州货运公司_广州回程车运输 - 万信物流 | 合肥防火门窗/隔断_合肥防火卷帘门厂家_安徽耐火窗_良万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 胶泥瓷砖胶,轻质粉刷石膏,嵌缝石膏厂家,腻子粉批发,永康家德兴,永康市家德兴建材厂 | 定量包装秤,吨袋包装称,伸缩溜管,全自动包装秤,码垛机器人,无锡市邦尧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 英思科GTD-3000EX(美国英思科气体检测仪MX4MX6)百科-北京嘉华众信科技有限公司 | 餐饮加盟网_特色餐饮加盟店_餐饮连锁店加盟 | 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小鼠神经元-无锡欣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Trimos测长机_测高仪_TESA_mahr,WYLER水平仪,PWB对刀仪-德瑞华测量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 烟气换热器_GGH烟气换热器_空气预热器_高温气气换热器-青岛康景辉 | 硬度计,金相磨抛机_厂家-莱州华煜众信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 螺钉式热电偶_便携式温度传感器_压簧式热电偶|无锡联泰仪表有限公司|首页 | 硅胶布|电磁炉垫片|特氟龙胶带-江苏浩天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阜阳在线-阜阳综合门户| 万烁建筑设计院-建筑设计公司加盟,设计院加盟分公司,市政设计加盟 | 混合生育酚_醋酸生育酚粉_琥珀酸生育酚-山东新元素生物科技 | 分子精馏/精馏设备生产厂家-分子蒸馏工艺实验-新诺舜尧(天津)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 滚筒烘干机_转筒烘干机_滚筒干燥机_转筒干燥机_回转烘干机_回转干燥机-设备生产厂家 | 细沙回收机-尾矿干排脱水筛设备-泥石分离机-建筑垃圾分拣机厂家-青州冠诚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搪玻璃冷凝器_厂家-越宏化工设备| 河南档案架,档案密集架,手动密集架,河南密集架批发/报价 | 高效节能电机_伺服主轴电机_铜转子电机_交流感应伺服电机_图片_型号_江苏智马科技有限公司 | 搪瓷反应釜厂家,淄博搪瓷反应釜-淄博卓耀 | 济宁工业提升门|济宁电动防火门|济宁快速堆积门-济宁市统一电动门有限公司 | 贴板式电磁阀-不锈钢-气动上展式放料阀-上海弗雷西阀门有限公司 工业机械三维动画制作 环保设备原理三维演示动画 自动化装配产线三维动画制作公司-南京燃动数字 | 螺杆泵_中成泵业 | 北京征地律师,征地拆迁律师,专业拆迁律师,北京拆迁律师,征地纠纷律师,征地诉讼律师,征地拆迁补偿,拆迁律师 - 北京凯诺律师事务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