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電子版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電子版篇1
教學目標:
1、賞析重點詩句,體味詩歌的語言美。
2、理解詩歌主旨,體會詩人的情感。
3、感知詩歌的表達形式,仿寫詩歌。
教學重點:
1、品味詩歌的語言特點,賞析詩句。
2、嘗試仿寫,提升語言運用能力。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引導學生回顧上節課的內容,導入新課。
導語:同學們,上節課中我們通過對詩句中重點字詞的品析,欣賞了兩幅美妙的自然圖畫。現在,就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去細細地領略一番。
二、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指名學生分節朗讀《秋晚的江上》,圈畫不懂的地方。
2、教師出示自主探究題目,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A、想一想:詩歌第1節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預設:引導學生認真朗讀第1節,把握其中出現的景物以及它們的行動,在此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描繪畫面。描繪畫面時要善于發揮想象,描述要生動。
B、理一理: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
預設:指名學生回答問題,其他學生可以補充。詩中描繪的景物有歸鳥、斜陽、江、蘆葦,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黃昏秋江圖。
C、辨一辨:“雙翅一翻,/把斜陽掉在江上”這一句詩中鳥兒和斜陽的位置關系如何?具體分析一下。
預設:首先引導學生明白句子中的主動者和被動者,即“掉”的雙方,然后具體分析二者之間的關系,體會其中塑造的鳥的形象。
明確:詩人原本只注意江上的飛鳥和照在飛鳥身上的夕陽,但隨著飛鳥雙翅的一翻,才注意到夕陽在江面上的倒影。這夕陽的倒影好像是從鳥翅上掉下來的一樣。飛鳥本來已經倦了,但背上還馱著斜陽,并不覺得是沉重的負擔。在詩人看來,正是飛鳥馱了斜陽去點染江面。情景十分動人。這兩句是第一節情景的繼續與開展。不說落日沉入江底,而說落日被鳥翅翻掉在江里,這是極富表現力的。它是極其夸張而又符合邏輯的動態描寫,與其說是鳥馱斜陽的自然延伸,不妨看作是詩人想象力的深化,它使夕陽沉入江心這一瞬間的景象更出神入化了。同時,鳥翻雙翅,抖落斜陽,在情緒上也是一種發展,它表明鳥不堪沉重的負擔,希望過上自由的生活。
D、品一品:“頭白的蘆葦,/也妝成一瞬的紅顏”這一句詩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兩種顏色的對比有什么表達效果?
預設:引導學生體會擬人修辭手法的妙用。“頭白的蘆葦”呈現“紅顏”是夕陽的余暉映照的結果。夕陽的余暉點染了江面,也點染了蘆葦。一瞬間,白了頭的蘆葦也變成紅顏了。白紅兩種對比鮮明的&39;顏色相襯,更突出江面上的風景之美。
E、寫一寫:這首詩歌生動優美,節奏和諧,你們能仿照再寫一首嗎?
預設:引導學生明白這首詩歌的寫作特點,即選取自然事物組織畫面,表達感情。這是仿寫時可以借鑒的思路。
示例:夕陽中的幽徑,/飄飛的秋葉,/即使是無力了,/還迎著寒風舞蹈。/雙手一張,/把夕暉鋪滿小路;/金黃的大地,/也收獲萬物的永恒了。?
F、誦一誦:多讀幾遍詩歌,熟讀成誦,體會詩歌中蘊含的感情。
3、指名學生分節朗讀《花牛歌》,圈畫不懂的地方。
4、教師出示自主探究題目,學生分組交流討論。
A、議一議:這首詩歌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預設:引導學生通過欣賞詩歌,理解其在表達上的獨特之處。這首詩共四節,每一節均以文字相近的詩句開頭,“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夢”,使詩歌顯得結構勻稱整齊,具有回環往復的韻律美。
B、品一品: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預設:體會詩人的情感要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白詩歌主要講述的是花牛在草地里行動的景象,詩人寓情于景,表達出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由的追求。
C、寫一寫:這首詩寫得非常優美,你們能仿寫一段嗎?
預設:引導學生明白仿寫的要領。仿寫時,應先觀察原文的內容和格式,再圍繞主題,以相同或相似的格式寫出新的描寫點。這首詩先寫了花牛在草地做什么,隨后寫了在做的同時,花牛本身或自然環境的狀態。可使學生想一想,花牛還會做些什么,結果又怎樣呢?
示例:花牛在草地里坐,/壓扁了一株紅玫瑰。/花牛在草地里眠,/晚霞霸占了半邊天。/花牛在草地里走,/耳朵扇得撲棱棱。/花牛在草地里做夢,/月亮到西山的青峰游玩。
D、誦一誦:指導學生多讀幾遍,熟讀成誦。同桌相互背一背,教師進行點評。
三、拓展延伸,提升素養
過渡:同學們,如果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觀察自然,也能像兩位作者那樣寫出那么動人的詩篇。欣賞林徽因的《雨后天》,看看你們能從中欣賞到怎樣的美。
1、出示課外閱讀篇目,指名朗讀。
雨后天
林徽因
我愛這雨后天,
這平原的青草一片!
我的心沒底止的跟著風吹,
風吹:
吹遠了香草,落葉,
吹遠了一縷云,象煙——
象煙。
2、閱讀與交流。
(1)這首詩描寫的是哪里的風景?(雨后的平原)
(2)詩中描寫了雨后的哪些景物?(青草、風、落葉、云)
(3)從詩中你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情感?(對雨后自然美景的熱愛)
四、課堂回顧,交了收獲
教師總結本課時教學內容,點評學生的課堂表現。
過渡:同學們,自然中的美景無處不在。夕陽下的江面,翻飛的鳥兒,悠閑漫步的花牛,它們都以美的情致深深地吸引了我們。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認真去觀察、感受,就一定就發現獨特的風景。
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具體學習了兩首小詩,從中體驗了美的風景。我們還學會了朗誦詩歌,在朗誦中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我們還仿寫了詩歌,提高了表達能力。
五、作業設計,鞏固提高
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電子版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_同志的生平及革命事跡,體會一個共產黨員為革命事業樂于清貧的高尚情操。
3.學習圍繞中心選材剪裁的方法。
4.結合古今實例理解“清貧”的意義,并結合實際情況正確認識新時期“清貧”的新內涵,將廉潔奉公的正義感納入到生活的實處。
教學重點:
正確、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學_同志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能想象堂堂的蘇維埃政府主席在嚴冬臘月穿著一件露著棉花的破棉襖度日嗎?你們能想象他所有的家當只不過是幾套舊衣褂褲、幾雙舊線襪嗎?也許你不相信,但他就是凜然對敵的_,一位我黨我軍的優秀的領導人。今天我們就一起欣賞他在獄中寫下的文章——《清貧》。
二、通讀課文。
借助工具書掃除閱讀中的字詞障礙。
三、整體感知
1.本文主要寫了什么事?用簡潔而準確的語言概括出來。
提示:本文主要寫了_身為我軍領導人卻一生清貧,被捕時身無分文的故事。
2.讀罷本文,_在你的心中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提示:本文著重向我們展示了作者廉潔奉公、正義凜然的一面。(補充其逸事:有一次,_到下面檢查工作半個月,在返回省會葛源途經家鄉漆工鎮時,順便回家看望母親。_剛到家,那些受苦受難的嬸嬸們聽說了就來看望他。“唷!正鵠(_的乳名)當大官了,難得轉來!如今興蘇維埃了,大家都奔好日子,可我們家還常缺錢買鹽吃。你在外面又照顧不到我們,唉……”_早領會嬸嬸們的來意,是向他討買鹽錢,便笑著答話:“哈哈,我什么時候成了財主老板,回來就可以照顧你們,幫你開銷買鹽錢了!”嬸嬸們漲紅著臉,辯解說:“都說你掌管著蘇維埃幾十萬、幾百萬呢!你們公家飯碗里撒掉下兩個飯粒也夠我們開銷一年半載,還在乎這兩角子鹽錢!”_解釋說:“我管的花邊(銀元)是不少,幾十萬幾百萬也有。不過卻是革命的花邊,一個銅板也動不得,要全部用在蘇維埃事業上。要是我拿革命的花邊來給嬸嬸們買鹽,這窮人的主席我還當得?”
有一年寒冬臘月,_穿著一件薄薄的破棉襖從弋陽去參加貴溪縣蘇維埃代表大會,冷得瑟瑟發抖的方主席,令身穿新棉袍的代表們于心不忍,于是大家合伙買了件新棉襖送來。他反復給來人講“要節省,要減輕群眾負擔”的道理,執意不收。一旁的警衛員實在看不過去了,說:“當個蘇維埃主席,穿件破棉襖,人家都看不過,收下了又有什么了不得?”_說:“當蘇維埃主席,更得事事注意。一個不留意,就不是我一個人的事!”
(補充介紹其生平。)
四、研討文本
1.本文主人公是_。但文中卻詳細地描寫了_同志被捕后國民黨士兵搜查他的過程,尤其對國民黨士兵的動作、語言做了大量的描寫。這與表現_同志的品質有什么關系?
提示:國民黨士兵認為_是個大官,理應有許多錢財可以搶掠,他們的這種心理和貪婪的個性與_同志形成鮮明對比。借助兩個國民黨士兵的行動及語言側面烘托_的廉潔。可以通過比較《清貧》《同志的信任》中同是描寫_被捕的段落寫法的不同來比較分析
_的《清貧》(節選)
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一個最不幸的日子,有兩個國方的兵士,在樹林中發現了我,而且猜到我是什么人的時候,他們滿肚子熱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鐲金戒指一類的東西,發個意外之財。哪知道從我上身摸到下身,從襖領捏到襪底,除了一只時表和一枝自來水筆之外,一個銅板都沒有搜出。他們于是激怒起來了,猜疑我是把錢藏在哪里,不肯拿出來。他們之中有一個,左手拿著一個木柄榴彈,右手拉出榴彈中的引線,雙腳拉開一步,作出要拋擲的姿勢,用兇惡的眼光盯住我,威嚇地吼道:“趕快將錢拿出來,不然就是一炸彈,把你炸死去!”
“哼!你不要作出那難看的樣子來吧!我確實一個銅板都沒有存;想從我這里發洋財,是想錯了。”我微笑著淡淡地說。
“你騙誰!像你當大官的人會沒有錢!”拿榴彈的兵士堅不相信。
“決不會沒有錢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門的,騙不得我。”另一個兵士一面說,一面弓著背重來一次將我的衣角褲襠過細地捏,總企望著有新的發現。
“你們要相信我的話,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們國民黨當官,個個都有錢,我今天確實是一個銅板也沒有,我們革命不是為著發財啦!”我再向他們解釋。
等他們確知在我身上搜不出什么的時候,也就停手不搜了;又在我藏躲地方的周圍,低頭注目搜尋了一番,也毫無所得,他們是多么的失望啊!那個持彈欲放的兵士,也將拉著的引線,仍舊塞進榴彈的木柄里,轉過來搶奪我的表和水筆。后彼此說定表和筆賣出錢來平分,才算無話。他們用懷疑而又驚異的目光,對我自上而下地望了幾遍,就同聲命令地說:“走吧!”
唐《同志的信任》(節選)
“由于叛徒告密,_同志不幸落到敵人的手里,國民黨兵士認定他是個當‘大官’的人,身邊想必帶著很多錢。他們威脅他,搜索他,結果卻連一個銅圓也沒有,失望之余,就搶走了他的懷表和鋼筆。”
提示:同是國民黨士兵在_身上搜索錢財的材料,在《清貧》中是詳寫,在《同志的信任》中卻是略寫。作者這樣剪裁的原因是:_的《清貧》,是用這件“趣事”來表明一個共產黨員廉潔奉公的品質,因而作了有聲有色的詳盡描述。唐的《同志的信任》只用了幾十個字來記敘這件“趣事”,這是因為它在本文中并不是突出中心思想的重點材料,而只是作為交代_被捕經過的次要材料。由此也對我們的寫作活動有所啟發:同樣的一個材料,如果對中心思想突出的作用比較大,就應該詳寫,反之,就應該略寫或者不寫。
2.在這件事情的講述中,除此之外,主人公的個性還從哪些方面表現出來?
提示:從人物的語言、神態中。
“‘哼!你不要作出那難看的樣子來吧!我確實一個銅板都沒有存;想從我這里發洋財,是想錯了。’我微笑著淡淡地說。”
“‘你們要相信我的話,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們國民黨當官,個個都有錢,我今天確實是一個銅板也沒有,我們革命不是為著發財啦!’我再向他們解釋。”
提示:面對兇惡的敵人仍然泰然自若、堅定持重。
3.文章第九自然段:“是不是還要問問我家里有沒有一些財產?請等一下,讓我想一想,啊,記起來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幾套舊的汗褂褲,與幾雙縫上底的線襪,已交給我的妻放在深山塢里保藏著——怕國軍進攻時,被人搶了去,準備今年暑天拿出來再穿;那就算是我的財產了。但我說出那幾件‘傳世寶’來,豈不要叫那些富翁們齒冷三天?!”作者運用了什么樣的語氣?你是怎樣理解的?
提示:作者運用了諷刺的語氣,既諷刺了兩個國民黨兵無恥的企圖,也對國民黨高官及當時的一些富豪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批判。表現了一個共產黨人的浩然正氣。
4.讀罷本文,再談對課題“清貧”的認識。
提示:清貧,即清白、貧窮。與本文最末的“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相呼應。在本文中,清貧是以_為代表的共產黨人的優良作風。清貧精神應當是節儉素樸、高潔清貧;克己奉公、秉德無私;熱忱愛國、赤膽忠心;堅貞不屈、舍生忘死……
五、延伸思考
清貧精神從古有之。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在貧窮面前不低頭,在富貴面前不動心,仍然能夠清清白白做人的英雄一直為人們所稱道。在這里,安貧樂道,恪守氣節是有骨氣的象征。
1.你能舉例加以說明嗎?
三國時代,曹操為了籠絡英勇善戰的關羽,給其名馬、重金、美女、高官,但關羽最重忠義,不為富貴所動;他“封金掛印”,身在曹營心在漢。其最終“千里走單騎”,尋找回歸劉皇叔的義舉流傳為千古佳話,他的行為成為無數忠義之士效仿的榜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不僅是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的品格風范,它在一般凡夫俗子的身上照樣閃爍著其堅強的光芒。因此,古人有“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的格言警句。中國古代的圣人賢士,非常重視平時日常生活中言行舉止的修養,以謹慎謙虛勤奮正直的優秀作風,養成英勇無畏的浩然正氣。正如古圣孔子所言:“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去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孔子的言論充分說明了正確對待富貴與貧賤的重大意義,強調保持“安貧樂道”的堅貞氣節對品質修養的重要性。
2.有人說,當時是受到社會經濟及政治條件的限制。現在我們生活得好了,還提什么“清貧”?難道我享受物質生活也有錯嗎?你是怎樣理解這一觀點的?
提示:在那炮火連天的戰爭年代,能否吃苦是衡量一個革命者革命意志的試金石。今天,_等無數革命先烈為之奮斗的偉大理想,已在中華大地上變成了輝煌的現實。現在我們生活好起來了,適當地享受物質生活也無可厚非。可是,在新的考驗面前,一些人的人生追求和價值取向發生了傾斜:有的狂吃豪飲,一擲千金,卻心安理得;甚至在我們同學當中,也掀起了熱,挑吃講穿,已經背離了物質為人生活服務的初衷。在這些人眼中,斗富、顯闊、縱欲被稱為“瀟灑人生”。近幾年來,在各級檢察機關查處的領導干部貪污、賄賂、瀆職等職務犯罪的大案、要案中,不少人就是從追求奢侈糜爛的生活方式,一步步滑入犯罪深淵的。因犯受賄、行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被判處死刑的原江西省副省長胡長清和因受賄罪被一審判處死刑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成克杰等人就是這些腐敗分子中的典型代表。面對一幕幕觸目驚心的事實,不少有識之士大聲疾呼
現在多么需要_烈士那種身體力行的“清貧”精神啊!所以在新時期還是應該提倡老一輩革命家的“清貧”精神。
3.“清貧”在新時期有何特殊的意義?
提示:毫無疑問,我們所說的“清貧”并非_時代的清貧,更非提倡摒拒基本物質需要的苦行主義,但其間所蘊含的不以物欲為尚的清貧精神,則是永遠無法丟棄的時代給養與食糧。
4.試著找出名人的有關“清貧”的名言加以體會。(如果學生找不出,教師可提供。)
儉樸生活,不但可以使精神愉快,而且可以培養革命品質。
——徐特立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黨和人民在監督,萬目睽睽難逃脫。
——陳 毅
在工作上,要向積極性的同志看齊;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齊。
——雷 鋒
必須把錢用在最需要、最有益的地方。——魯 迅
只有做普通人所不能做到的事,吃普通人所不能吃的飯,才能獲得人生的真價。
——冼星海
君子憂道不憂貧。——孔 子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朱伯廬
六、總結
斗轉星移,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清貧》成了人們反復誦讀的名篇,其中極富哲理的話語成了許多人的座右銘。讓我們重讀《清貧》,重溫_提出的“清貧”精神,提高人生的質量,成為有骨氣的新一代中國人。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電子版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山洪暴發、間隔、懶惰、俗語、平衡、清波漾漾、理所當然、聯結”等詞語。聯系上下文理解“風景、協調有序、理所當然”等詞語。
2.培養學生能對課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的能力。
3.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學習通過抓重點詞句,聯系上下文探究體驗方法,體會鄉親們純樸、勤懇、老幼相敬的可貴品質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美好品德。
4.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細節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工具書(字典)、文具(鋼筆、鉛筆)、生字本、練習簿等。
2.教學環境的設計與布置:常規課堂布置。
3.教具的設計和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詞卡片、實物投影儀等。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⒈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⒉生據題質疑。
【設計意圖:思維從疑問始,讀題質疑,以疑促思。】
(二)自學課文,整體感知
⒈討論商定自學方法。
2、學生自學。
3、全班交流自學情況。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自學,在閱讀實踐中提高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深入局部,探究體驗
該環節是本課時的中心環節,教師將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安排教學,有效引導,實現與文本的對話。本環節將采用朗讀、默讀、圈劃、思考、交流、討論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研讀內容預設為以下幾個方面,教學順序將根據學生課堂學習情況安排。具體教學內容視學情和課堂生成情況靈活處理。
【設計意圖: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以學定教,順學而導。】
研讀重點一: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只要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1.教師指導學生通過朗讀、默讀、交流感受,引導學會抓住“無論”、“只要”、“一定”、“直到”等關聯詞語感悟家鄉老人可親可敬一心為他人著想的美好品德。學會朗讀的輕重音變化,讀出感情。
2.生感情朗讀。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電子版篇4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朗讀課文,能夠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分角色朗讀對話。
3. 通過 “我”打獵途中捅了馬蜂窩的故事,讓學生懂得做事不要沖動、要冷靜,不要逞強好勝,要考慮到事情的危險性。
教學重、難點:
1.通過了解課文內容,理解“我”思想感情的變化,讓學生懂得做事不要沖動、要冷靜,不要逞強好勝,要考慮到事情的危險
性。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尤其是文中的對話,要根據課文的內容讀出不同的語氣。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在你們五彩斑斕的童年里,有沒有過頑皮, 有沒有過冒失,出沒出過丑,淘沒淘過氣呢?童年總是那么富有童真童趣。今天,我們就跟著作者一齊去回味一下他童年的一件趣事(板書課題“捅了馬蜂窩”)
二、整體知趣
1、介紹馬蜂、馬蜂窩(課件出示)
2、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
3、課件出示生字,學生認讀。
4、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按照什么順序歸納的,劃分段落。
三、研讀品趣
1、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小伙伴和作者的對話部分,體會作者出于什么原因捅了馬蜂窩?
2、品讀句子,體會我的態度和我的內心變化。
課件出示:
“我?我不敢?我是來打獵的!我可不是膽小鬼 !”
“我敢。我是來打獵的,我可不是膽小鬼。”
3、句子訓練,感受作者個性的語言和動作,表現人物的個性和心理。
課件出示:
“這個孩子的話激得我火冒三丈,我也顧不得什么了,彎腰抄起地上的長竿子,朝稻草房檐下捅去。”
能把這些詞換一換嗎?換完后有什么不同?
課件出示:
“這個孩子的話()得我火冒三丈,我也顧不得什么了,彎腰()地上的長竿子,朝稻草房檐下()去。”
4、我的舉動引來了什么樣的后果?在面對著突如其來的情況,“我”又是怎么做的呢?請結合教材中的插圖,說一說當時的情景。
5、分角色朗讀扮演捅馬蜂窩的過程,體會捅馬蜂窩時的恐懼和緊張。
四、自學悟趣
1、沖動是魔鬼,大家默讀剩下的部分,看看作者得自些后果?(課件播放動畫)
2、作者被馬蜂蜇后心里是怎么想的?讓學生說一說。
3、通過課文學習,你明白什么道理?讓學生暢所欲言。
五、拓展寫趣
1、其實童年就是這樣,甜是樂、酸是樂、苦是樂、辣也是樂。就連被馬蜂蟄了,過后想起來都有趣兒。在你們身上發生過類似有趣的事嗎?簡單和大家分享一下。
2、同學們這就是快樂的童年,這就是寫作的源泉,希望課下同學們能像作者一樣,用上形象、貼切的動詞,把你最有趣的一段寫出來。
六、 趣味作業
作者捅了馬蜂窩,馬蜂很生氣,后果很嚴重,課下大家查找資料,看看如果被馬蜂蟄了,我們該怎么辦?
板書設計:
捅了馬蜂窩
發現馬蜂窩(好奇) 做事要冷靜
捅了馬蜂窩(激怒) 不要沖動
被馬蜂蟄了(后悔) 逞強好勝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電子版篇5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抗戰中軍民是如何以民族大義為重,同仇敵愾,抗擊日寇的。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認識文中要求識的生字。
教學重難點:
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讀書指導
1.解題:為什么會有“缺口”?誰留下的“缺口”?
2.學生自由讀,要求學生讀準、讀通、讀順。
3.檢查學生讀書情況,隨機糾正,指導。
4.說一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你有什么感受?
二、討論
討論問題:
1.大胡子為什么要為饑民跪下?
2.大家在如此饑餓的情況下,為什么又將抓到手的饅頭默默地放到車上?
3.當大胡子少校和耿師長站到尤小翠的墳前時心里會想些什么?你們此時心情如何?
討論方式:
1.自主讀書感悟。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4.教師總結。
三、積累內化
在文章中找出有關描寫人物外貌的語句。
四、識字指導
“觸、栓、搐、振”是翹舌音不要念成平舌音。
五、作業
寫一篇讀后感。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電子版篇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學會生字新詞,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感悟愛因斯坦潛心科學研究、不拘生活小節的品質及他關愛孩子、樂于和孩子相處的一顆心。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1. 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2. 討論愛因斯坦是不是一個偉大的人。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 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愛因斯坦,去看一看他和小女孩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
2. 請同學們根據上一節課的內容來說說看課文主要寫了愛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幾次見面?(三次)
過渡:今天,我們就從這三次見面中去看看愛因斯坦是個怎么樣的人物。
二、第一次見面
1. 請同學們默讀1-3自然段,去找找第一次見面時的愛因斯坦是怎么樣的呢?(指名回答)
2. 出示:“蓄著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雙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窩里,長著一頭蓬亂的灰白頭發。”“只見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長,整個人就像裹在一張大被單里,腳下趿拉著一雙臥室里穿的鞋子。”(齊讀)提問:從這些外貌描寫中,你覺得愛因斯坦怎樣呢?
(1) 他為什么不刮胡子呢?為什么頭發蓬蓬的呢?聯系我們生活中怎樣的人才會這樣呢?原來他很不注意自己的形象。我們可以概括為“不拘小節”。(板書:不拘小節)
(師:如果我們直接說愛因斯坦是個不拘小節的人,你們會認同嗎?可能不會相信,通過對胡子、眼睛、頭發等細致的描寫,會更加有說服力,更加生動形象,讓我們仿佛看到了這樣一位不拘小節的科學家。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段話)
(2) 愛因斯坦怎么把臥室里的鞋子都穿出來了呢?(引導學生回答,他可能思考問題太認真、太入迷,以至于忘了換鞋子。)
3. 真是一個愛思考的人呢?在第一次見面中,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愛因斯坦很愛思考呢?(指明回答)
4. 出示:他一邊埋頭走路,一邊像是在思考什么。冷不丁被小姑娘一撞,他抬起頭,友好地沖小女孩一笑:“對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說完,又低頭向前走去。
(1) 什么是“一邊……一邊……”呢?就是同時進行兩個動作。同學們,你們平時走路的時候會思考學習上的難題嗎?不會,他可真是愛思考!(板書:愛思考)
(2)我來請一位同學讀一讀愛因斯坦說的話。讀的真好,你抓住了“友好地”這一提示語。被撞后的愛因斯坦還如此有禮貌,可見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寬容、平易近人)
(3)被撞后的愛因斯坦道歉后立刻低頭向前走去,他急著干嘛去啊?哦,他又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了,他真是愛思考,舍得不浪費一丁點時間。
過渡:小女孩回到家后,她的父親聽了這件事后是如何評價愛因斯坦的呢?“你今天撞著了當今世界上最偉大的人!”
5. 小女孩覺得愛因斯坦偉大嗎?(不偉大)
出示:女孩直納悶:這個連衣服也穿不整齊的人,怎么能是“最偉大的人”呢?
(1) 誰能用陳述句的語氣來說一說這句話呢?
(2) 在小女孩的眼里,他只是一個連衣服都穿不整齊的“普通人”。
過渡:那么愛因斯坦會覺得自己偉大嗎?下面我們自由地來讀一讀4-6自然段,看看愛因斯坦是如何評價自己的。
三、第二次見面
1. 請兩位同學來分角色朗讀,一位同學扮演愛因斯坦,一位同學扮演小女孩。老師來念旁白。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思考愛因斯坦是個什么樣的人呢?我們要向愛因斯坦一樣愛思考哦!
預設學生回答
(1) 愛因斯坦明明是個偉大的科學家,但卻不覺得自己偉大。他很謙遜誠懇。(板書:謙遜誠懇)
(2) 在小女孩的眼中,任何人都只是身邊的普通人,想到什么就說什么,這都是天真無邪的表現。
(3) 然而成熟的愛因斯坦也跟著小女孩“胡鬧”。出示:他低頭看了看自己的裝束,兩手一攤,肩膀一聳,沖小女孩做了個鬼臉:“你說得對,我是不會對付衣服鞋子這類玩意兒,但愿你肯教我。”提問:通過這一系列的動作描寫,我們能感受到什么呢?(調皮、友善)(板書)也感受到了愛因斯坦對小女孩的喜愛。
2. 提問:找一找第二次見面中用了哪些筆墨來寫愛因斯坦不會穿衣服呢?
出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頭思考。
(1) 衣衫不整是怎樣的呢?引導同學們用第一次見面時的外貌描寫來陳述。
(2) 一面踱步一面埋頭思考。愛因斯坦真是一個愛思考的人。將“一面……一面……”與“一邊……一邊……”聯系起來理解,都是表示兩個同時進行的動作。請同學們聯系生活也來試試造個句。
(師:為什么在這里不進行詳細的外貌描寫了呢?如果再寫,就和上文重復了。在這一部分作者抓住了愛因斯坦的一系列小動作來突出他不拘小節、愛思考之外的友善和調皮。)
過渡:愛因斯坦虛心地像小女孩請教穿戴要領,他只是隨便問問的嗎?不是,他真的去做了,我們來看看他們第三次見面的情況。
三、第三次見面
1.小女孩對愛因斯坦說的穿戴要領有用嗎?(有用)
出示:“小姑娘看見他的時候簡直嚇了一跳,他整個變了一個人,按小姑娘說的那樣穿戴的整整齊齊。”提問:從這我們可以看出愛因斯坦不僅友善、調皮,而且真的去認真聽取了小女孩的話,他真是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
2. 請同學們呢快速瀏覽課文第6自然段,讀一讀愛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對話,想一想這兩個人仿佛是什么樣的關系啊?(朋友)
3. 一個嚴謹的科學家能和一位天真可愛的小女孩成為朋友,可見這位科學家非常的友善、有童心,同時也可以看出愛因斯坦對小女孩的喜愛。
過渡:就因為愛因斯坦保持著一顆童心,所以他們兩成了好朋友,這極大地引起了小姑娘的母親的好奇心,她不知道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和一個普通的小女孩有什么共同話題。
四、總結延伸
1. 愛因斯坦和小女孩聊些啥呢?
出示:“她教我怎樣穿戴,怎么樣放東西和布置房間。我呢,什么也幫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數學作業。”
提問:什么是“只好”呢?就是除此以外什么都不會做了。可愛因斯坦真的什么都不會做了嗎?不是的,因為他非常的謙虛。
2. 小女孩的母親之所以好奇是因為把愛因斯坦看成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學了這篇課文后,你覺得愛因斯坦偉大嗎?(自由發言,言之有理既可)
師:同學們說的都很對,愛因斯坦是偉大的,但不是因為他是一個有杰出成就的科學家。而是因為他身上閃閃發光的品質,他愛思考、生活不拘小節;他謙遜誠懇、友善調皮,擁有一顆童心;他善于和小朋友相處,十分喜愛小朋友……這些品質讓他變得偉大。
3.這是一篇寫人的文章,旨在通過愛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相處過程來體現愛因斯坦的偉大之處。在我們平時的寫作中我們也可以學習作者的寫好,通過一些外貌、動作、語言描寫把人物寫得更加生動形象。
五、布置作業
1. 完成《補充習題》
2. 課后多讀讀一些寫人的文章。
板書設計:
愛因斯坦和小女孩
愛思考 不拘小節
謙遜誠懇 友善調皮 有童心
“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