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價值演講稿
人生的價值演講稿篇1
“朔風飄夜香,繁霜滋曉白”,梅花在寒風中以高潔的品格成為了春的使者,實現了價值;“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雨以高尚的品格滋潤了萬物,實現了價值……品格影響人生價值的實現。
自信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因素。“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毛主席以自信的態度率領紅軍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征,最終取得革命的勝利,成為一代偉人;“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金還復來”,李白對自己的才華自信,用筆寫出半個盛唐,成為“詩仙”;“不,一定是樂譜錯了”,小澤征爾因為自信摘取了世界指揮家大賽的桂冠。擁有自信,就會感到生活有活力,每一天都是新的,無論處于何種逆境,都可成功。
謙虛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條件。“智慧是寶石,如果用謙虛鑲邊會更加絢爛奪目”,諾貝爾是偉大的科學家,他寫自傳,卻不夸耀自己,一生謙虛,偉大的業績與他的謙虛是離不開的。“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罷了”,牛頓是物理學的奠基者,為科學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然而他并沒有夸耀自己的功勞,他的成功眾人心服。“他超過我一萬倍”,清朝時,戴震口若懸河而江水發揮失常,但戴震卻自謙,推薦江水,最終二人一同成為了皇帝任命的高官。“滿招損,謙受益”。
寬容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支柱。寬容是一種智慧,能把敵人化為友人。在戰爭中因為一位婦女給予了戰俘一塊黑面包,雙方化干戈為玉帛。德國戰俘淚流而下時才是真正的勝利,莫斯科的這一幕令人銘記。寬容是莊子的“君子不為茍察”,是荀子的“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是張九齡的“記人之長,忘人之短”,是魯迅的“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一個偉大的人有兩顆心,一顆心流血,一顆心寬容。古今中外皆如此,偉人要有一顆寬容之心。
燈塔選擇了黑暗,才能引導人們歸航;雄鷹選擇了天空,才能翱翔天際;鮮花選擇了綻放,才能芳香四溢;人們選擇了高尚的品格,才能實現人生的價值。
漫漫人生路,讓我們與高尚品德同行,實現人生的價值。
人生的價值演講稿篇2
人生在世,應當努力實現自我的價值,追求自我的幸福。然而,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一些人常常把物質上的富有作為衡量人生價值的唯一標準,以富為樂,以富為貴,甚至為了發財致富而不擇手段。那么,是否一個人在物質上富有,就真正實現了其人生價值?答案是否定的。
人生的價值,在不一樣的歷史和社會條件下具有不一樣的內涵。對于人生價值,不一樣的人也會有不一樣的理解。馬克思主義認為,價值是具有進取意義的、能夠滿足個人或社會某種需要的東西。它產生于人的實踐活動中,既包括物質價值,又包括精神價值;既帶有個人特征,又帶有社會特征。一個人的價值大小,并不僅僅體此刻滿足自身需要的程度或者擁有財富的多少,而更主要地體此刻對社會所作貢獻的大小。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一個人要真正實現自我的價值,就要努力地為社會的發展提高作出貢獻。由此而來,人生的幸福既在于物質上的富有,更在于精神上的富有。
人是要有點精神的。物質上的富有,并不代表精神上也富有。一個人在精神上是否富有,關鍵取決于其道德素質、精神境界的高低。那些品德高尚、目光遠大、致力于促進社會發展提高的人,即使在物質上不必須十分富有,但由于能夠得到他人和社會的認同與尊重,他在精神上就是富有的。相比之下,那些狹隘自私、唯利是圖、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的人,雖然能夠實現物質上的富有,但由于極少想到回報他人和社會,結果很容易導致自我與周圍世界的沖突,他在精神上就是貧窮的。物質上的貧窮能夠經過努力加以改變,而精神上的貧窮往往是致命的。古今中外不乏這樣的例子:一些腰纏萬貫的富翁巨賈,無論其以往擁有多少物質財富,一旦失去了精神支柱,陷入極度的精神空虛,就很容易誤入歧途,甚至釀成人生杯具。
追求個人價值與追求社會價值、追求物質富有與追求精神富有應當是統一的。馬克思以往說過:“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必須會使自我出丑。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是使廣大人民群眾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為此,必須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同時,社會主義又是全面發展、全面提高的社會,致力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一個民族,物質上不能貧困,精神上也不能貧困,僅有物質和精神都富有的民族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一個人,僅有堅持追求物質富有和精神富有的統一,人生才有價值和意義,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進而實現全面發展。
人生的價值演講稿篇3
我們一路風雨兼程地走來,過去的經歷已經定格。追憶往昔縱然有許多要把握的或已滑落,要珍惜的或已錯過—— 一切的一切都無法重現。人生沒有彩排,所進行的都是現場直播。
我想人生重要的不是能力而是性格,不是成功而是價值,不是你認識了多少人,而是你離開人世之時,有多少人認識了你!那么什么樣的人生價值才是我們應當追求的呢?我認為是這樣的,站在時代的前沿,有實現人生價值的理想,有監督的人生信念,有對社會承擔責任的追求。
理想就是航標。只有了航標,我們的航船才能駛向彼岸的港口;誠然,像我這樣一介凡夫俗子沒有保爾柯察金那樣為全人類的解放事業而努力奮斗的偉大抱負。但人活一世不能沒有理想。我想在坐的各位沒有那一位甘于平庸,也沒有那一位安于現狀。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今天坐在這里并不是我們人生的歸宿。不滿足于現在,不斷追求,即使不能成功,也能享受其中的快樂與幸福。
人生的價值演講稿篇4
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棵無人明白的小草。”每當聽到這首令人感動的歌,我就仿佛看到了綠色的小草,看到了那堅強、默默無聞的小生命,也看到了生命價值的存在。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句話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個堅強的生命。
暴風雨在突然間傾盆而下,黃豆般的雨點“啪啪”地落下,萬物都垂下了它們高傲的腦袋,失去了以往的生機,但唯有一種小生命——草,它們倔強地仰著頭,用蔑視的目光看著暴風雨,以柔弱嬌小的身軀奮力抗爭著。沒有人為它們遮風,也沒有人為它們擋雨,盡管雨很大,但它們屈服了嗎向暴風雨求情了嗎沒有,它們用一種最頑強的毅力拼搏著、奮斗著。用各自的體溫與熱情感染著整個團體,仿佛在說:“加油啊伙伴們,風雨之后見彩虹!”最終,它們堅持到最終,它們勝利了,它們以最堅強的精神驅走風雨,迎接彩虹。你看!小草們在雨后仿佛換了一身新裝,臉上得意地微笑著,歡呼著,慶祝它們的勝利。從小草身上,我第一次那么深地感悟到堅強這一偉大的生命價值。
如果說小草是堅強的,那它更是默默無聞的。
在花壇中,在苗圃里,你一眼都能看見那綠油油、散發著它獨特氣味的小草。小草不與花兒爭鮮艷,不與樹木爭高大,它甘愿做陪襯,甘愿用自我的身軀裝扮出花兒的艷麗,顯示出樹木的高大。它們是一位幕后使者,心甘情愿讓自我當陪襯供人們欣賞,雖然人們很少談論它們,但它們已經滿足了,因為它們已經默默無聞地奉獻了,已經沒有缺憾了。我又一次被它們震憾了,不求多美麗,不求多高大,默默無聞地奉獻著自我的一切,這一生命價值又在它們身上閃光。
從小草身上,我感悟到了生命的價值——堅強、默默無聞。它們只是一棵棵路邊的無名草,但卻以它們的實際行動充分演繹了生命價值的凱歌!
人生的價值演講稿篇5
今早去書城,再一次沉浸了在書的海洋里,讓我內心又充實了一種道不明的希望感。書的魅麗,沒有任何的物品能與之相比。我的生活在忙碌的學業奔波中,久已讓頭腦的空氣淤悶了。我瀏覽了很多書,反正給我的是陳新的空氣,視野的開闊,心靈的高遠與飄飛,壯志豪情,一氣呵成之感。我第一次那么深的思考了我的處鏡,我的過去與未來。我決心拋開那些青春疼痛,那種陰暗晦澀,那種頹廢低迷病態的人生態度,那些不僅拯救不了自己更拯救不了他人的人生觀,他會將自己推上一個不歸路,我自覺還算一個有雄心抱復之人,不原碌碌終生,但以前的我不知從何時起,會愛上了那種生命的虛無與中空,那種越陷越深到無可救藥的死亡的快感中,真不明白自己究競如何踏上這樣一個永不見天日的怪圈中的。于是乎庸人自擾,隨時在青春的迷茫雨季中哭泣,悵惘,作繭自縛,將自己曾經革命般的激情與求知的熱情埋葬了。
每當想起5.12地震,總能讓我從自編自演的幻夢中猛悟,沖鋒陷陣的隊伍與自己一整天感懷傷時的精神狀態形成鮮明的對比,愛國,真的才是一個人心靈的救濟品,我的不負責任,讓我感到一種不現實與羞恥,我要找到出口,撥開迷霧,找到迷失的自我。或許聽上去真的像口號,但誰又能否認它的做用呢,此刻的我已感到熱淚盈眶,忽而想起那個“為中華之掘起而讀書”的偉人,他曾是我少年時的一個夢啊!我想,褚位若很迷茫時,不防多讀革命之書或偉人傳記,他能讓我們堅強,找到方向。心靈的那扇門,終于在塵封多年后打開,我感到了日出的力量……
人生的價值演講稿篇6
漫漫人生路,據好比在扣紐扣,一步錯,步步錯。一不小心,就會落得皆輸的結局。價值就好比人生的第一粒紐扣,在人生旅途中至關重要。把握好價值,就不至于在半夢半醒件錯失彩人生。
那么,如何實現人們的價值,扣好人生的紐扣呢?在人生路上,我們常常迷失方向,感到失落,甚至懷疑自己的價值。其實,生命的價值源于你自己,愿與你的自信、拼搏與奉獻。
生命的價值源于自信。庸者,相信別人,懷疑自己;愚者,相信自己,排斥別人。小澤征爾是世界著名的交響樂指揮家。再一次世界優秀指揮大賽中,他按評委會給的樂譜指揮演奏,敏銳的發現了不和諧的聲音。起初,他以為是樂隊出現了錯誤,就停下來重新演奏,但還是不對。他覺得樂譜有問題。這時,在場的權威專家堅持說樂譜沒問題,是他錯了。面對一大批樂師和權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最后斬釘截鐵的說:“不!一定是樂譜錯了!”話音剛落,評委席上的評委們立即站起來,報以熱烈的掌聲,祝賀他大賽奪魁。原來,這是評委們精心設計的圈套,以此來檢驗指揮家再遇到這種情況,能否正確堅持自己的主張。前幾位參加的指揮家雖然也發現了錯誤,但終因隨聲符合權威人士的意見而被淘汰。小澤征爾卻因充滿自信而奪冠,實現了生命的價值。
生命的價值源于拼搏。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2008年奧運會,中國選手林丹與馬來西亞選手李宗偉棋逢對手。他們二人的比賽,各有勝負,在大大小小的世界賽場上交手過31次。這次的比賽,可稱得上“世界之戰”。起先,李宗偉拿下一局。林丹不甘落后,又扳回一局,直到第三局,比分一直持平,不相上下。到緊張時刻,林丹大展將風范,一舉拿下兩球,取得了本場比賽的勝利。全場歡聲四起,林丹也開心的繞賽場大跑。賽后有記者采訪李宗偉,李宗偉平靜的說:“打球不是勝就是輸吧,沒關系,兩屆拿了第二,我已經盡全力去拼了……”李宗偉雖敗猶榮,他和林丹的拼搏精神,同樣值得人們敬重。他們通過拼搏,完美的詮釋了奧運精神,也實現了人生的價值。
生命的價值源于奉獻。人固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風險是一種高尚的情操,一個自私自利的人是毫無價值的,也無法得到眾人的認可。“大衣哥”朱之文憑借很強的唱功,從一個農民搖身一變,變成了一個大明星。名譽財運也隨之而來,但他并沒有從此驕傲。他捐出50萬為家鄉修路,捐數萬修村里的幼兒園,并且把他自己的大衣拍賣,所得的錢用作善款捐給貧困兒童。他的行為得到了社會的一致好評。他通過自身的善心和影響力,不僅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也影響著當代人。
或許,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片戈壁灘,而我們一生努力,就是讓那里開滿鮮花,讓生命之花常開不敗。努力的去實現價值吧!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紐扣,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步個腳印。
人生的價值演講稿篇7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人生路上,應“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我們要隨時調整好恰當的焦距,以最好的角度游目騁懷,行走大地,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
光學上的焦距、視角與攝取影像比率三者之間關系密切:焦距長,視角小;焦距短,視角大。視角小,意味著能遠距離攝取較大影像比率;視角大能近距離攝取范圍較廣的景物。人生同理。
霧里看花,水中望月,我們總是被眼前紛繁復雜的景象所迷惑,卻不知,我們最終還是勞而無功,一無所獲。因為我們沒有調整好人生焦距。只有我們調整好人生焦距,確定好人生視角,那我們就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方才弄明白事情的本相。禪宗上說的“眼肉有塵三界窄,心中無事一床寬”就是這個道理。一個人眼界開闊與否,決定了他的人生觀、價值觀;而眼界的開闊是由你看事物的視角、距離決定的。
生活中,我們常常被一些小事、瑣事所干擾,甚至煩惱、苦惱,這只是你有太多的“執著”和“癡迷”。縱觀古今,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用力看,就是盲”。當你站到一定的高度時,眼前那一切就如蝸角般細微、蠅頭般渺小。“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這時,你還會煩惱、困苦嗎?
李叔同,可謂是大師級人物,詩、書、畫、樂俱絕,本可享受錦衣玉食的“富貴人生”,可最后卻皈依佛門。很多人不理解他,只有他自己懂得:“人生百味,各有自己的味道。五色而目迷。”由于他選擇了獨特的焦距,跳出了一般眼界,終修煉成一代宗師。
“迅哥”,只要讀過書的人都知道,“他”是魯迅先生散文和小說中出現過的一個人物形象,其實就是作者自身的寫照。魯迅先生出生在一個小康之家,遭際了家庭從小康到衰落的整個過程,見證了人情的冷暖、社會的黑暗,立志發憤學習,長大后報效祖國和民族。他先學醫,后棄醫從文,用筆作投槍和匕首,醫治國民的孽根性,用自己的實踐尋求救國救民道路。這正如魯迅先生在他的小說《故鄉》結尾所說的那樣:“希望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先生在20世紀初的“尋夢”之旅,就是對“人生焦距”最好的注腳。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是的,一個人經歷出生、成長,最后到死亡,是隨著生命的周期隨遇而安、自甘平庸、年復一年地度過,還是調整好人生的焦距,選擇好人生視角,最終攝取成一幅幅流光溢彩、美輪美奐的畫卷來?
朋友,你說呢?
人生的價值演講稿篇8
人僅有一次生命,但生命的意義卻不一樣,有的是偉大,有的是渺小。——題記
人活著是為了什么?是為了生存。生存是為了什么?是為了追求!可是,在世界上,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追求,有不一樣的向往。
還記得司馬遷說過一句話:“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一開始,我還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此刻,我漸漸領悟到:人都是會死的,有人死的比泰山還重,有人死的比鴻毛還輕。
在人生的旅途中,會經歷許多事情。“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有人在人生中貢獻了許多許多。這種人,把自我的生命為別人而犧牲,他們死的比泰山還重。而有些人,走狗、貪官。這樣的人,死也活該!會遭到所有人的唾棄。這兩種人,相差太多。
我在報道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有個演講者拿出一張100元的鈔票,并聲明送給一個人。所有人都舉起了手。之后,他把鈔票揉成一團,之后問,誰又那張鈔票?依然有人舉起手來。最終,他把100元鈔票放在地下,用鞋去踩。此時,100元變得又臟又皺,第三次重復了剛剛的問題。還是有人舉手——這就是價值。人生就像這100元鈔票一樣,不管遇到什么挫折與困難。都堅持著自我的本色,這樣才會受人尊重。
人不僅僅需要堅持本色,還要像許多愛國人士學習。縱觀古今中外,多少愛國人士把生命獻給了祖國:蘇武、文天祥、董存瑞、邱少云等,不管生命是多是少,是長是短,他們的獻身是悲壯而慷慨的。
不錯,生命賦予人的僅有一次,有些人卻賣國賣榮。深圳,一些人去撿外國人的硬幣,留美男子,去了外國一去不復返。這些人,永遠不值得人歡迎。
從司馬遷的這句話,一向在我腦海里回蕩。我們必須要做個有價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