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語文簡單教案
編寫教案有助于養成嚴謹的工作作風和辦事認真的習慣;可使備課充分,上起課來有條不紊。寫好小學二年級語文簡單教案有什么技巧?這里給大家整理小學二年級語文簡單教案,方便大家學習。
小學二年級語文簡單教案篇1
《畫風》: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2、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培養孩子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重點
朗讀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教學難點培養孩子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繪畫紙,水彩筆。(或蠟筆、油畫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在上節課中,我們認識了三個活潑可愛的小朋友,今天呀,他們又來到了我們的課堂,(出示課件)和他們打個招呼吧!(宋濤、陳丹、趙小藝)(注意相機引導孩子打招呼的語氣和禮貌)
二、自主探究
1、現在,聰明的孩子們,請你動腦筋回憶一下,這三位小朋友到底是怎么畫風的呢?請你從課文中找出描寫他們畫風的句子,用波浪線把它劃出來。(生找)
2、請你起來讀一讀你找到的句子好嗎?(生讀,課件隨機出示)
宋濤──“宋濤想了想,他把畫上的太陽擦去,畫了幾片烏云,又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
師相機指導:
同學們,從他的話中,我們聽出有風了嗎?你覺得怎么讀才可以讓我們感覺到風呢?這樣吧,老師就當宋濤,現在正準備畫風呢,請你們大家一起用朗讀告訴我,我應該怎么畫風吧!
(師出示一幅只畫了太陽、大樹和房子的畫,然后按照學生的朗讀擦去太陽,畫上烏云,但是只畫了直直落下的雨絲)
我畫得怎么樣?(生評:不對,應該是斜斜的)對呀,差不多,也可以呀。(生指出是風把雨絲吹斜了,所以要畫斜的)老師明白了,你們真了不起,現在請你們再用朗讀告訴我應該怎么畫吧(學生再次讀,老師改正)
想不想看看真正的宋濤畫的風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放課件)風到底藏在畫里的哪里呀?
小詩人,你們能用“風來了,風把吹了,風藏在里”這樣的句式說一說嗎?(生補充,風來了,風把雨絲吹斜了,風藏在斜斜的雨絲里。)看看你多了不起,這么快就作了一句詩,你能讓老師朗讀一下你的大作嗎?(師板書,并有感情朗讀,指導學生)
陳丹──“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
師相機指導:
你能讓我們聽到風的聲音嗎?為什么要重讀“彎彎”呢?那好,我們都是小樹,如果你覺得自己讀出風的感受了,請你把腰彎一彎。(出示陳丹的畫)那我們也來看一看,風藏在哪里?可以用我們剛才那樣的句式來說一說嗎?引導學生用“風來了,風把小樹吹彎了,風藏在彎彎的小樹里”說一說,并能有感情朗讀,注意用詞優美。(師板書)
趙小藝──“她在房子前面畫了一根旗桿,旗子在空中飄著”;“她畫了個拿風車的小男孩,風車在呼呼地轉”。
(指導方法同上,用實物旗子和小風車讓孩子感受到風,引導孩子說出“風來了,風把旗子吹飄起來了,風藏在飄揚的旗子里”“風來了,風把風車吹轉了,風藏在呼呼直轉的風車里”)
3、這三個聰明的孩子動腦筋,想辦法,都用自己的方法畫出了風,可真了不起,你愿意再來讀讀嗎?看看風是不是也藏在你的朗讀里。(生再讀體會)
4、瞧瞧你們多了不起,一會兒就作了一首小詩,你愿意給這首小詩加個題目嗎?(生加題目:《起風了》)那我們就一起來朗讀一下你們共同的杰作吧!
三、拓展體會
1、過渡:
宋濤、陳丹、趙小藝會畫風,你能畫風嗎?你想怎么畫?(口答)
2、拿起你們五顏六色的畫筆,畫畫風吧。我們來比一比,看看哪些小朋友想得和別人不一樣,最有創意。老師的音樂聲開始你們就開始動筆,音樂聲停你們就停筆,準備好了嗎?
(學生自由畫,老師巡視)
3、(抽幾位同學上臺來展示)別忙,請你拿好你們的畫,找一位朋友來說說你畫的風藏在哪里,下面的同學也要看仔細了,并用“起風了……”這樣的句式說一說(抽生說)
師總結,表揚:你們想得多妙呀,看得多仔細呀,說得也真美,真像一首好聽的`小詩!
四、總結延伸
師:愛動腦筋的孩子們,你們真了不起,你們用自己不同的方法畫出了風,還想出了畫聲音和氣味的辦法。可見,任何事情,只要你愿意動腦筋,想辦法,善于觀察和思考,聯系生活中的實際,都是可以解決的。我愿我們班的小朋友都做一個善觀察、勤思考的孩子!
和風一樣,聲音、氣味也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你能把它們也畫出來嗎?大家下課后可以畫一畫,說一說。
小學二年級語文簡單教案篇2
教學目標
會認13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培養學生朗讀、理解能力。
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成語的含義。
培養學生讀書興趣。
教學重點:
會認13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通過朗讀理解課文,抓住重點詞句在讀中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義。
教具準備:
小鳥和青蛙頭飾、生字卡片。
第一課時
一、導入:揭示課題,解題。
板書“坐井觀天”“觀”是什么意思?“坐井觀天”連起來是什么意思?預習了課文,你知道是誰坐井觀天嗎?青蛙都看到些什么呢?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自讀課文,把生字讀準,畫出不認識的字。
2、說說讀懂了什么。(課文寫的是誰和誰之間的什么事?)
檢查生字詞語:青蛙、井沿、邊際、相信
⑴比一比,再組詞。井()沿()抬()開()沒()拍()
⑵用“答”字擴詞。
三、指導書寫。
1、教師、學生一同分析字型。
2、教師示范書寫重點字。
學生描紅,臨寫。
組詞練習,小組內開展組詞競賽,看誰組的詞最多。
四、再讀課文,了解內容。
1、再讀課文,想一想小鳥和青蛙各在什么地方?
它們因為什么事情爭論起來?
五、課后思考:天到底大還是小?青蛙和小鳥誰說得對呢?從那些話可以看出天很大?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猜字謎:水邊幾張口……(沿)二只小耳朵……(際)
貼一貼: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坐井觀天》。我們知道了青蛙、小鳥分別在什么地方?學生回答,請學生上去板貼。
青蛙坐在井里,小鳥飛來,落在井沿上,它們爭論不休。它們在爭論些什么呢?請小朋友仔細聽。
二、聽錄音,了解大意,啟發讀課文
1、學生看動畫。
2、指名回答:它們在爭論什么?從它們的爭論中,你聽懂了什么?
3、認真地把課文讀一讀。找一找課文中,你從哪兒知道了青蛙和小鳥各自的看法,用筆劃一劃。
三、匯報成果并講解
1、你從哪句話中可以看出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2、理解“大話”。
理解“那么遠”。你能讀出青蛙不相信小鳥的語氣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無邊無際”有多大?
角色朗讀課文。指名兩個學生分角色朗讀;愿意扮演小鳥的學生起立讀,其余學生坐著讀青蛙的話;請一學生上臺表演,其余學生當小鳥,分角色朗讀。
四、請你勸勸青蛙,學生表演。
小學二年級語文簡單教案篇3
1.初讀課文,(可以選擇最喜歡的句子)要求讀準,讀通,模仿剛剛聽的錄音朗讀。
2.(讓小老師上臺)點好畫面,讀自己選的句子,提醒小朋友哪些字音要注意。(畫面也相應點出)領讀句子,可提出自己的朗讀要求。
[充分給予學生時間,自讀感受,注意字音,嘗試讀好。并且安排他們體驗老師這個他們感興趣的角色,學習興趣濃了,學習積極性高了。]
四、比較異同感悟語言
1.(出示第一自然段)喜歡這一句的小朋友讀,你為什么喜歡這一句?
(畫面上在第一自然段的邊上,出示小鳥說,秋天是藍色的,因為天空是瓦藍的。)學生比較異同,你認為哪一句好,為什么?
2.后兩句與上面教法相似。
3.指導讀好第四自然段。說說這句話是什么意思?理解多彩的圖畫
4.你認為秋天是怎樣的?為什么?小組交流。用我認為秋天……我喜歡秋天說話。你也可以注意觀察周圍之后再與老師、同學交流。
[學生在比較中體會到疊詞、形容詞的美妙,在比較后自然而然理解了最后一句感嘆句的意思。后面的延伸問題,讓學生觀察大自然,熱愛大自然。]
五、創設情景表演鞏固
1.(畫面、配樂、頭飾)分角色朗讀,給時間準備。
2.上臺表演,鞏固課文內容。
[機械的背誦學生沒有絲毫興趣,創設有美麗的畫面、動聽的音樂、有趣的頭飾的情景,學生興趣盎然,在表演中悄悄地完成了鞏固課文的任務。
小學二年級語文簡單教案篇4
教學目的:
1.學習列寧細心觀察,善于根據事物之間的關系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
2.了解題目與課文內容之間的關系,懂得重點詞語的意義,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會漢字“引、養、叢、仔、采、志”及偏旁“弓”。
教學重點:理解列寧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
教學準備:電腦、圖片、磁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師:電腦課件(先出示“小密蜂”再出示“引路”二個字。你們認識它嗎?你知道它能為人們做些什么?“引路”二字,是什么意思?齊讀密蜂引路),今天我們就學第16課--密蜂引路。
二、新授:
1、師:讀了課題后你想問些什么嗎?(問題先不解決)請同學們把課文熟,看看你喜歡讀哪一段?
2.指名讀文:(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第一自然段中的詞語:當地,派人,聊天,
用“附近”說一句話。
師:你覺得列寧是個什么樣的人?
4、師:我們看看這位偉人與密蜂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生:自讀第二自然段,并說說寫了什么?
5、學習第三、四自然段:電腦示出問題:
1)列寧一邊走一邊看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
2)結果怎樣?
3)請你試著畫一畫列寧的住處,花叢,園子,養蜂人的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學生分成小組學習,相互交流。(讀、說、畫)
6、學生匯報學習的情況:并請同學到黑板畫出來,貼圖片。
7、分角色讀他們的對話。
8、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他是個什么樣的人?說說你的感受?
9、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
三、總結:生總結。
第二課時
一、讀詞語:電腦
引路養蜂花叢仔細采蜜同志
加點的字教讀音指出是本文要學的漢字。
二、學寫生字
1、生:分析每個字形結構及怎么記
2、師:范寫,強度筆畫。指名到黑板寫,生糾正,評議。
3、組詞,擴句。
4、課后習題第2題。
小學二年級語文簡單教案篇5
口語交際
教學目標:
1、說話時,能使用恰當的語氣,表達得當有禮貌,能讓聽的人感到舒服。
2、能通過溝通,禮貌用語,解決實際問題。3、通過情境演練,進行口語交際鍛煉。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說話時,使用恰當的語氣,禮貌用語,讓聽的人感到舒服。
難點:用恰當的語氣溝通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老師今天進學校的時候,一個小男孩慌慌張張的從我身邊跑過去,一不下心撞到我,他對我說了一句:“對不起”,就飛快地跑開了。當我正準備進辦公室的時候,一個小女孩剛從辦公室出來,她沒注意我進去,不小心撞到我身上,小女孩立馬抬頭看了下我,露出很愧疚的表情跟我說:“老師,對不起,我沒看見您進來,不小心撞到您。”同學們,你說這兩位同學老師更喜歡哪一位同學呢?今天我們就來交流一下,如何用恰當的語氣與別人交流。(板書課題:注意說話語氣)
二、讀讀想想
1、(出示課本兩組對話)同學自由讀對話,小組討論,哪一種說話方式更好?為什么?
2、分別請小組上臺表演情景,注意讀出不同的語氣。我不是故意的。(讀出驕傲自大,不講道理的語氣。說這句話時語速快,語調持續上揚,音調高,音量大)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讀出愧疚,帶著歉意的語氣。語氣弱,音量較小,配合表情。)
3、交流:說說哪種語氣更合適,聽起來更讓人感覺舒服。第二句聽起來更舒服。因為第二句更有禮貌,態度誠懇,語言帶有歉意。第一句粗魯,沒有禮貌,雖然也是道歉,但是給人感覺不誠懇,讓人聽了不舒服。4、小結。我們在學習生活中,也常常會說這幾句話,那么我們自己說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呢?請同學們能在日常交流中,使用恰當的語氣表達自己,這樣讓別人聽起來舒服,也更加愿意和你交流。
三、解決問題
我們的好朋友麗麗最近遇到了一個難題,麗麗的媽媽讓麗麗學習鋼琴,可是麗麗卻想學畫畫,那么麗麗該怎么樣跟媽媽說呢?我們大家一起來幫助麗麗解決這個難題吧。
出示事例:媽媽讓我學鋼琴,我想學畫畫。我會跟媽媽說些什么。
1、小組討論,把你的想法與同學之間相互交流。
2、教師指名說說學生的答案,給予恰當的評價和補充。
(示例:媽媽,比起鋼琴我更喜歡畫畫,我畫畫畫得很好,老師經常表揚我,我想學習我喜歡感興趣的東西,所以媽媽,請您允許我學習畫畫吧)
3、同學們自由討論,解決剩下的兩個實際問題,指名同學來說一說。
四、課堂小結
經過了我們共同的討論,我們初步的學會了如何通過溝通來解決實際的問題。在我們溝通的過程中,請注意我們說話的語氣,不要生硬,一定不要使用命令的語氣說話。說話語氣要恰當,懂禮貌。希望同學們都做一個懂禮貌,人人都喜歡的好孩子。
小學二年級語文簡單教案篇6
《虎子送情報》
一、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課文內容,使學生了解在抗日戰爭時期,兒童團員幫助游擊隊,機智勇敢地與敵人斗爭,激發學生的敬佩之情。
二、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學習課文內容,了解虎子是怎樣機智勇敢地完成任務的。
3.創設情境,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4.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難點:
學習課文內容,了解虎子是怎樣機智勇敢地完成任務的。
四、教學準備:
識字卡片。
五、教學時數: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同學們,你們聽說過‘兒童團’嗎,了解他們的故事嗎?
學習一篇課文,講的就是發生在兒童團員中的一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自讀課文,標畫生字詞。
(1)學生自讀課文,標畫出生字詞。
(2)學生之間互讀生字詞,檢查生字讀音。
2.反饋生字詞讀音。
3.分自然段指名讀全文,讀準字音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二年級 導語:把這些字放回課文中,你會讀嗎?
a.分自然段指名讀文,其他同學邊聽邊在不懂的詞語旁
b.交流解釋不懂的詞語。(情報抗日游擊隊哨兵)
以上詞語教師可以結合時代背景簡單介紹。
(三)讀題質疑。
1.指名讀課題,讀后你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一些什么?
(如:他是怎么送情報的?結果怎樣?)
2.教師過渡:“通過學習課文內容,我們就可以解決這些疑問。”
(四)學習課文內容,讀中感悟。
1.學習課文第一段。
a.指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引導學生質疑:“虎子為什么要把情報縫在衣服里?”
b.想象,如果被敵人發現會怎樣?(理解虎子是冒著生命危險送情報的)
c.創設情景:如果你是游擊隊員,虎子馬上就要出發了,你會對他說些什么?
過渡:最后虎子完成任務了嗎?課文什么地方告訴我們的?學習課文最后一句話。)指名讀“就這樣,虎子巧妙地過了橋,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d.指導朗讀,突出“巧妙、出色”。
e.引導學生質疑:虎子是怎么巧妙地過了橋,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f過渡:哪個自然段告訴我們的?
2.學習第2、3自然段。
a.自己讀一讀$、"自然段,想一想,在送情報的過程中發生了什么情況?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b.小組交流。
c.學生匯報,教師簡單板畫過橋情境。
d.教師質疑:發現了敵人,過不了橋,虎子這時回去行不行?為什么?(引導學生體會虎子為了送情報,為了完成任務不怕犧牲,機智勇敢地同敵人做斗爭。)
e.他觀察到了什么?指名讀。
過渡:有辦法了,虎子終于想出了辦法,巧妙地過了橋。
3.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虎子想出了什么好辦法?怎么巧妙地過了橋?
a.讀一讀課文,想一想,和小伙伴說一說,演一演。
b.匯報:邊讀邊演,虎子是怎樣過橋的。
c.填空練習。
虎子()沖到橋上,屋里的哨兵快出來了,虎子(),()慢悠悠地向小王莊方向走去。
d.讀一讀括號中的詞語,體會虎子的機智勇敢。
e.再找學生演一演,虎子是怎樣巧妙地過橋的。
(五)總結:學習了課文,你想對虎子說什么呀?
教師總結:
在抗日戰爭中有許多許多這樣的兒童團員,他們為了打擊敵人,不怕犧牲自己年幼的生命。
小學二年級語文簡單教案篇7
我會變。太陽一曬,我就變成汽。升到天空,我又變成無數極小極小的點兒,連成一片,在空中飄浮。有時候我穿著白衣服,有時候我穿著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紅袍披在身上。人們叫我“云”。
我在空中越升越高,體溫越來越低,變成了無數小水滴。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來,人們叫我“雨”。有時候我變成小硬球打下來,人們就管我叫“冰雹”。到了冬天,我變成小花朵飄下來,人們又叫我“雪”。
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覺,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開大會。
有時候我很溫和,有時候我很暴躁。我做過許多好事,灌溉田地,發動機器,幫助人們工作。我也做過許多壞事,淹沒莊稼,沖毀房屋,給人們帶來災害。人們想出種種辦法管住我,讓我光做好事,不做壞事。
小朋友,你們猜猜,我是什么?
小學二年級語文簡單教案篇8
一、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識記8個一類生字,16個二類生字。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和方法:用部件組合法、猜字謎等方法識記生字。以讀代講,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感受到春天下小雨時的美妙感覺。
3、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熱愛春天、熱愛自然的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用多種方法識記8個一類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準備:
課件、實物展臺、生字卡片、磁帶
四、教學時數:
3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識記4個一類生字。
教學過程:
一、導入:1、歌曲《小雨沙沙》
2、剛才這首歌寫的是什么季節的小雨?你是怎么知道的?春雨滋潤了萬物,它多可愛啊!這節課我們學習的課文就是《春天的小雨》,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朗讀課文,學習課文,學習生字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由讀、開火車讀,要求讀準字音。
3、叮咚:
(1)指讀1——3自然段,思考:春雨落在哪?發出了什么聲音?
(2)讀詞語:叮咚拼讀字詞dingdong
(3)這兩個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們都是左右結構的形聲字;都是口字旁)
(4)組詞:叮咬、叮囑、叮嚀
4、嘩:
(1)指讀4——6自然段,思考:春雨落在哪?發出了什么聲音?
(2)讀詞:嘩啦
(3)hua形聲字
5、指讀第7自然段,思考:春雨落在哪?發出了什么聲音?
6、指讀8——11自然段,思考:春雨落在哪?發出了什么聲音?這些表示聲音的詞應該讀得快還是讀得慢一些,為什么?再來讀一讀。
7、指讀12——13自然段,思考:春雨落在哪?發出了什么聲音?這些表示聲音的詞應該讀得快還是讀得慢一些,為什么?再來讀一讀。
8、帶有感情地自由讀課文,指讀課文,齊讀課文。
三、學習象聲詞
1、讀一讀課文中的象聲詞。
2、這些表示聲音的詞叫象聲詞,根據老師的提示說象聲詞。(當當當、喵喵喵、嘰嘰、轟隆隆)
3、你還能說出幾個象聲詞嗎?
四、學習生字“傘”
1、下雨天出門,你一般會帶上雨傘。出示實物,字理識字。
2、san平舌音
3、組詞:雨傘、降落傘
4、書空
五、復習鞏固生字、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識記4個一類生字,朗讀課文,指導背誦。
教學過程:
一、導入:復習上節課學習的生字。
二、學習生字。
1、反復讀本節課要學習的生字。
2、順
(1)shun
(2)講一講川+頁(部首)=順
(3)組詞:順利、一帆風順、一路順風、順便、順風耳、順口溜、順口、順心、順從
3、經
(1)jing
(2)組詞:經常、經過、經理
(3)這個字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書空
4、音
(1)yin整體認讀音節
(2)在哪見過這個字?(音樂、音符)
(3)“音”字下面是“日”
5、森
(1)sen平舌音
(2)森林、森嚴、陰森
(3)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書空
三、復習鞏固:復習生字、詞語。
四、認讀二類生字
五、朗讀課文,指導背誦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復習鞏固。指導書寫。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二、P14——讀一讀
1、自由讀、齊讀。
2、領讀。開火車讀。
3、寫一寫。
三、P14——寫一寫
1、自由讀、齊讀。
2、領讀。開火車讀。
3、寫一寫。
四、P15——找一找,說一說。
1、說幾個象聲詞。
2、下雨時,仔細聽一聽,說說你的感受。
P15——唱一唱。
1、教師領讀歌詞。
2、學生自由讀,齊讀。
3、試著唱一唱。
五、指導書寫。
六、作業:書寫一類生字。
七、板書設計:
春天的小雨
dingdonghuayinsanshunjingsen
叮咚嘩音傘順經森
小學二年級語文簡單教案篇9
《楊樹之歌》:
教學目標:
1、認讀本課的7個生字,規范地書寫9個生字。
2、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逐漸感受詩的內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詩句。
3、描述自己熟悉的樹。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在我們的大自然中有許多歌聲,非常動聽,有小朋友唱的,有小鳥唱的,還有小蜜蜂唱的……就連楊樹也會唱歌,而且非常美妙,想聽嗎?
板書課題:指導“之”的讀音和寫法,學生書空。
二、創設情境,感知課文
1、老師配樂范讀課文,學生閉上眼睛聽,展開想像,浮現畫面。
2、通過聽,你了解了什么?指導說。
三、自主識字
1、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用筆圈起來,想辦法讀準字音。
2、小組合作交流,學習生字并檢查。
3、全班交流識字中遇到的不認識的困難和識記生字的好辦法。
4、學生認讀含生字的詞句,檢測認字效果。
5、同桌互相讀課文,達到讀通讀準。
四、再讀課文,了解內容
1、自由讀課文,對自己喜歡的詩句多讀幾遍,遇到不理解或者感興趣的詞句與周圍的同學討論一下。
2、學生匯報,教師指導學生讀書。
準能把自己讀得的詩句讀給大家聽?根據學生讀書情況,教師適當引導,理解:聊家常,悠閑。
3、配樂、配畫朗讀課文,升華情感。
4、背誦自己喜歡的詩句。
五、語文實踐,拓展延伸
1、你聽過大葉楊唱歌嗎?它在歌中唱了什么?
師舉例:“嘩啦啦、嘩啦啦,小寶寶,快來吧……”
“老奶奶,頭發白……”
“我是一棵大葉楊,成天喜歡把歌唱……”
2、同桌編一編,唱一唱。
3、指導唱,評議。
4、同學們,大葉楊是我們的朋友,其它的樹也是我們的朋友,你能說一說自己熟悉的樹嗎?
①小組交流自己曾觀察過的,比較熟悉的樹;
②每組選一個代表全班交流;
③把自己說的寫下來。
小學二年級語文簡單教案篇10
《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兒童詩,本課以詩歌的形式贊頌了雷鋒同志的事跡,雖然雷鋒同志離開了我們,但在我們的身邊還有無數個雷鋒出現。作者以優美的`語言和流暢的音韻,沿著“長長的小溪”和“彎彎的小路”,尋找雷鋒的足跡,呼喚我們要向雷鋒同志學習。
有關雷鋒的事跡有很多,但是詩歌對他的介紹卻很少,所以課前我布置學生收集有關雷鋒的事跡資料,課上讓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資料,我適當加以補充,為學生更好地了解雷鋒做準備。
識字教學方面,我是這樣安排的。根據識字規律,我讓學生在課文中識字: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圈出本課所要認識的生字,并借助拼音學習生字和讀通課文。先同桌討論學習,交流自己的識字方法,然后全班展示。在全班的展示中,我采用從“字”到“詞”,再到“句子”、“課文”,這樣分層次地來進行識字教學,加以認識鞏固生字。采用多種形式的認讀,或自己試讀,或指名讀,或者男女生比賽讀、開火車讀等等。
在指導讀好“棘、濘”等字時,由于沒有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荊棘”“泥濘”等的意思,致使有的學生對于“棘”“濘”的讀音總是讀不準。以后要注意引導學生在語言環境中理解生字的意思。
總的來說,本節課的識字教學進行得比較扎實。但是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也費時較多,首先在指導學生開火車讀詞語時浪費了一點時間。前面已經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讀過屏幕上出示的詞語,再讓學生通過開火車這種形式識記,確實是重復了。倒不如像盧寶香、田立法老師所說,把這一環節改成讓學生自己讀完屏幕上的詞語后,就進行開火車識記,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樣,讓學生在讀句子識字的過程中,也費時不少,應該聽徐桂云主任的建議,直接把這一環節刪掉。
由于對新安裝的電教設備使用還不熟練,開始上課時把時間耽誤了一點,由于時間倉促,指導學生讀課文時,對于兩次呼喚“雷鋒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沒有很好地指導學生讀出深情呼喚的語氣。指導學生寫生字也比較倉促,沒有給孩子留出充分的觀察和寫字時間。課標一再強調保證10分鐘的書寫時間。在今后的教學中,以上這些不足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我會不斷地進行識字教學的實踐、思考,以尋求更好的閱讀識字教學方法。
小學二年級語文簡單教案篇1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目標:認識18個生字,會寫6個。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文,拓寬知識面。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習中調動大家學科學、愛科學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重點語句
教學準備:
火車的資料、教學課件。
教學時數: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見過火車嗎?說說你對他的了解。
今天,咱們一塊來學習有關火車的故事。(板書:火車的故事)齊讀課題
火車會有什么故事呢?
二、初讀課文
1、指生讀課文
2、學生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再讀兩遍。
3、師生開火車讀課文。
4、學生評議
5、指名讀課文思考:看課文講了火車的什么故事?
三、細讀課文,讀中感悟
1、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
(2)指導朗讀
2、學習第二段
(1)這段有幾句話?
(2)第一句講的是什么?
(3)第二句講的是什么?
(4)讀讀第二到第五句,從中你知道了什么?
(5)指導朗讀,讀出夸贊的語氣。
3、學習第三段
(1)理解朝發夕至
(2)爸爸還說了什么?指名讀,其余同學標出不懂的地方。
(3)“海拔”什么意思?板畫,幫助理解。
(4)青藏鐵路指從青海到西藏高原的鐵路,那兒海拔特別高,平均超過40000米,是世界上的地區,被稱為“世界屋脊。
(5)指導朗讀,讀出贊吧佩服的語氣。
4、學習第4段。
讀全文,鞏固練習
四、課內升華,課外延伸。
第二課時
一、交流、匯報
1、小組為單位,把你設計的新型火車向大家匯報。
2、對設計進行鼓勵,表揚。
二、識字練習
1、開展我是識字小能手活動。
2、給字擴詞。
三、寫字指導
1、說明每個字在格中占什么位置。
2、教師范寫。
3、學生仿寫。
小學二年級語文簡單教案篇1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想象詩中描繪的情景,練習口頭表達。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你們學過很多古詩了,能想想哪些是寫春天的嗎?請你背給大家聽。
2、今天我們又要來學習一篇寫春天的古詩。(板書課題)
3、這首詩是高鼎寫的,這是詩人居住在鄉村寫下的一首詩,所以題目是《村居》。
二、圖文結合、初知大意
1、出示插圖,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草兒萌芽,柳樹被風輕拂,孩子們正在放風箏。)
2、這首古詩寫的就是這美麗的景色。請大家自己去讀讀吧。
三、學習生字
1、正字音。注意“趁”是翹舌音,前鼻音,“紙”是翹舌音。
2、指導書寫。
趁:走字底,最后三撇要寫得短而傾斜。
紙:右邊是“氏”不要加一點,易和“低”字相混。
3、學生自由練習,老師巡視指導。
4、出示要求認讀的四個字。開火車讀。
四、感情朗讀,了解詩意
學習一、二句
1、指名讀第一句。其他同學想想這句詩寫了些什么?
2、指名說,老師補充。(二月,青草茁壯的成長,黃鶯飛來飛去)
3、齊讀第一句。指導停頓:草長/鶯飛/二月天,
4、春天的鄉村還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們繼續讀。
5、全班讀第二句。
6、看課件師配音說:看,河堤上的楊柳,在茫茫的春煙中像喝醉了一樣吹拂搖蕩著。
7、誰再來看著課件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8、學生看課件自由說。
9、這么讓人如癡如醉的景色,我們該怎么讀好?
10、指名反復讀。老師指導。(河堤/楊柳/醉/春煙。)
11、全班齊讀一二句。
學習三、四句
1、指名讀。
2、老師解釋“紙鳶”就是指風箏。
3、四人一小組去讀這兩句,讀完后互相討論:讀了這兩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讀。老師相機指導。(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5、男女比賽讀。
6、小組派代表說說,讀了這兩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詩練說
1、自由背誦。
2、小組比賽背誦。
3、我們學完了這首古詩,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請你說給同桌聽。
4、指名上臺說。
5、小結:詩人短短的幾句詩就寫出了鄉村春天的美麗景色。他寫得好,你們也說得很好。
六、板書設計
村居
草長/鳥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小學二年級語文簡單教案篇13
一、活動目標:
1、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2、理解古詩中“詠”、“碧玉”、“妝”、“絲絳”等字、詞的含義。練習發音詠、高、條、絳、垂、知。
3、欣賞古詩,并初步理解古詩發現古詩韻律的特點。
二、活動重難點:
重點:理解古詩中“詠”“碧玉”“妝”“絲絳”等詞的含義。
難點:初步理解古詩并發現古詩韻律的特點。
三、活動準備:
柳樹圖畫;教學課件。
四、活動過程:
(一)出示一幅柳樹的圖畫。引起幼兒興趣。
這是一棵什么樹?它是什么樣子的?
(二)欣賞教學課件。了解一些關于柳樹的知識。
1、教師小結柳樹的特點:落葉樹,柳枝細長,柔軟下垂,生長很快,適合在水邊生長,樹皮,樹枝,樹根都可入藥。
2、讓幼兒小結柳樹的特點。
你覺得柳樹美不美?什么地方美?
(三)欣賞古詩《詠柳》的教學課件。讓幼兒欣賞并理解古詩內容。
1、初次欣賞古詩。
在古代有個叫賀知章的詩人也覺得柳樹很美,他寫了一首詩來贊美它,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
2、完整欣賞古詩《詠柳》,初步理解古詩。
詩歌里說了些什么?你記住了哪一句呢?
3、再次欣賞古詩,理解古詩中的字、詞及古詩所表達的含義。
哪些地方你聽懂了,哪些字詞你不明白?你可以舉手問老師。
4、分句理解古詩意思。
5、通過觀察課件,小結古詩的特點。
你們來看一看這首古詩和我們平時所學的兒歌有什么不一樣?
(四)學習有感情地朗誦古詩,體會古詩的韻律美。
1、教師范讀,讓幼兒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這是一首很美的詩,老師也想念一念,你們來聽一聽好嗎?
2、師生一起朗誦古詩:集體、輪念等多種形式。
3、請幼兒表演朗誦古詩。
小學二年級語文簡單教案篇14
《卡羅爾和她的小貓》:
教學重點:
會認15個生字。學習默讀課文。
教學難點:
朗讀感悟,體會卡羅爾對小貓的喜愛之情及小貓給人們帶來的生活情趣。
教學時間:
一課時
一、導入:
1、你最喜歡什么小動物?
2、有個小女孩,板書:卡羅爾;非常喜歡小貓,板書小貓;他們之間會有什么動人的故事呢?板書:和她的。學生齊讀課題。
3、今天老師給大家上一節自習課,我們要像大哥哥,大姐姐們自己學習8、卡羅爾和她的小貓,也就是說自己默讀學習。
二、初步感知課文。
1、學法指導:默讀要求:集中注意力,不出聲,不指讀;邊讀邊想。
2、默讀標注:標出自然段。標出生字、新詞。
3、師生交流自學情況:
(1)開火車認讀生字卡片(必須快速記準字音),舉手搶答組詞。
(2)去拼音讀,不認識的字可向周圍的同學請教。
(3)交流自己畫出的美詞。
(4)教學多音字:
dāi 待在 jiān 黑白相間
待 間
dài 等待 jiàn 中間、心間、房間
三、朗讀感悟。
1、再次默讀:思考:你認為哪些地方有趣?畫出來。
交流:學生暢所欲言
2、你能對課文提出哪些問題考考同學們?小組合作,提幾個認為比較關鍵、有意義的問題。
3、小組派代表上來考學生:例如:我們組的問題是“卡羅爾的小貓是從哪來的?”請你們回答!
學生暢所欲言,交流所得
4、卡羅爾和小貓的關系好嗎?怎么好?再讀讀課文。
四、小結
如果我們關愛地球上的植物,植物就會給我們創造綠色的生命;如果我們關愛地球上的動物,動物就會與我們和諧相處;如果我們真誠地關愛他人,他人就會真誠地關愛我們。
試著寫寫以關愛為主體的公益廣告詞
五、作業
朗讀課文
小學二年級語文簡單教案篇15
一、自我研修、鉆研教材
由于習慣的、時間的、精力的以其他的原因,老師們往往只進行一次教學設計。這是許多教師與特級教師的重大區別之一。
對于個人備課,于漪老師對一篇課文的“三次備課”值得我效法并付諸實踐:“拿到一篇課文,先不看任何參考資料,憑著自己的理解,備第一次課。第二次,找來和這篇課文有關的所有資料,仔細對照,看哪些東西我想到了,人家也想到了。哪些東西我沒有想到,但人家想到了,學習理解后補進教案。哪些東西我想到了,但人家沒想到,我要到課堂上去用一用,是否我想的真有道理,這些可能會成為我的特色。上課和設想的東西不是一回事,所以我會根據上課的具體情況,不斷區別哪些地方順利,哪些地方困難,對設想進行調整,再備第三次課。”又如,特級教師趙景瑞的“全程備課”:課前的預設備課----課中的現設備課----課后的反思備課。
可見,課時備課一般經歷三次對教學的設計。一是預先設計,也可稱為“預設”;二是適時設計,也可稱為“現設”;三是課后設計,一般叫“教后反思”,也可稱為“后設”。
二、同伴互助、挖掘教材
(1)在新課程校本研修活動中,進行教學設計的研究往往經歷多次反復。如,“個人初備--→集體研討--→修正教案--→課堂跟蹤--→反思提升”的集體備課程序。
(2)在校本研修中,不少地方高度重視教師間的合作和反思,開展“研修課”活動:集體備課(教學設計、說課或無聲上課)----觀課議課(獻課)----反思修改(課后備課)。
(3)反思修改我在聽取觀課者的研討中,參與對話研討,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反思。之后,我撰寫教學反思,進行小結,并對教學設計進行修改(課后備課),形成研修課案例。
三、備課與終身學習
我以為,終生備課要做到這幾點:
1、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主動地參加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不斷提高師德水平,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和學科知識;參加系統進修,提升自己的學歷層次。共4頁,當前第3頁1234
2、以極大的熱情,積極投入到學校組織的校本培訓和校本研究活動中去,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做中學”,進行行動研究和實踐反思,加強與同行、學生及家長的合作與交流,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和教科研工作。
3、參加網絡教學研究活動,撰寫教育教學網絡日志,進入專業聊天室等,發表自己的見解和困惑,與全國的教師和專業人員交流,獲取專業上的支持和幫助。
我在教學《梅蘭芳學藝》時先讓學生來嘴上說說梅蘭芳是怎樣勤學苦練的,或者是梅蘭芳怎樣抓緊時間練習的學生都能說,但我總覺得這樣的理解太膚淺,這樣的訴說太蒼白,對于梅蘭芳的那種刻苦精神學生缺乏本質的、直接的體驗,所以我在教學課文第二小節時設計了讓學生“緊盯”“注視”著我手中的紙鴿,還強調不能讓鴿子飛跑了。這樣,我讓“鴿子”從小范圍的飛翔到大范圍的飛持續了一小段時間,有的學生情不自禁的揉起了眼睛。接下來再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他們的體會就顯得真實了,對梅蘭芳更佩服了,對課文的理解就更透徹了。
給學生創設民主的學習氛圍,為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開辟道路。
民主的學習氛圍,其顯性標志是學生的“小臉通紅、小眼發光、小手直舉、小嘴常開”,其隱性的標志是平等寬松、和諧生動、樂學樂教。創造這種氛圍,關鍵還在于有效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所以,教師必須融入到學生之中,了解他們、欣賞他們、鼓勵他們,成為深刻理解學生觀點、想法和情感特征的知音。教師必須從居高臨下的權威者走向平等中的共同參與者,和學生一同去探索真理的奧秘。學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師是否參與其中是分不開的。在上述課堂中,當學生展開爭辯時,如果教師能從講臺上走到學生中間去,在組間巡視,適時發表自己的觀點。
因此,在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的時候,教師不應“袖手旁觀”,而應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要能夠“蹲”下身子,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交流。著名特級教師李烈曾經說過,要想真正站到學生中間來,要走好三步:第一步是課上一定要尊重學生,建立一種和諧、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第二步是在課下要忘掉自己是老師,多與孩子交流。第三步是教師要真正聽取學生的意見,讓學生評說自己,從而經常調整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以適應孩子。走好了這三步,教師就會經常用一顆“童心”去平視學生,就會發現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幅生動的畫卷。
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之間的文本對話過程,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因此,課堂不應該是一個人的獨白,應該是雙主體的交流,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師生與文本之間自由、開放、弘揚個性的對話。設計練說“梅蘭芳先生,我想對您說——”讓學生在敞開心扉的對話中,實現對文本的理解、欣賞、和評判,實現張揚個性的自我超越。學生可以自由傾吐、體會和感悟。感言于心,以心化言,語文閱讀教學在學生心靈的對話中就會活力四射。學生精彩的發言,既是情感的流淌,更是靈性的.涌動;既是心靈的獨白,又是個性的張揚。
完成這一練習時,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小組內有分工,小組成員有幫助,組內同學有進一步完善答案的意識,有共榮辱的意識。“一人說得好,全組都光榮”這種方式更有利于激發學生合作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