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三國演義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可以為讀者提供一種記錄和展示自己思想和觀點的方式,幫助讀者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怎么寫出優秀的讀書三國演義讀書筆記?這里給大家分享讀書三國演義讀書筆記,方便大家學習。
讀書三國演義讀書筆記篇1
李傕,郭汜二人逼死王允得了勢,在朝廷中橫行霸道,眾官員是敢怒不敢言,獻帝更是憋屈的緊,自己的皇位被那二人威脅著,整日活得提心吊膽。
正巧曹操勢力逐漸壯大,陳彪提議,何不讓李、郭二賊狗咬狗,再詔曹操來將他們一網打盡。而這計劃該如何實施呢?郭汜之妻就是突破口,聞言她十分善妒。汜妻輕信了郭汜與李司馬夫人有染的消息,偷偷在郭汜酒中下了毒,想要借此疏遠李、郭二人的關系。這也確實在郭汜心中埋下了一顆懷疑的種子。一次郭汜從李傕家歸去,突覺腹痛,懷疑的種子立馬發芽,與李傕一陣廝殺。
這演義場上爾虞我詐,孰是孰非也分不清楚,在這場上,只有永恒的利益,沒有友誼。
獻帝也是可憐,被董卓推上了皇位,手中卻沒有實權,只有個“皇上”的`頭銜,等到這董卓死了吧,自己的忠臣王允被逼死,只能眼睜睜看著,還是因為權被別人所霸著。現在主動出擊對付李、郭二人,又被卷入戰爭,成了李傕的俘虜。幸而忠漢之人不少,獻帝還是被救出來了,毫發無損。可那洛陽已是滿目瘡痍,宮院中只有殘垣斷壁,似乎預示著漢朝在走向衰亡。
讀書三國演義讀書筆記篇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站在長江岸邊,回顧那幾千年前的三國,也不禁感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那個年代,那個三國,雖然民不聊生,可是趣事連連;雖然連年戰亂,可是英雄輩出;雖然戰士們的鮮血染紅了長江、黃河,可是他們的事跡,這個時代的歷史卻永遠流淌在我們心中。這就是《三國演義》。
這本書記載了東漢末年,由農民起義到群雄割據的一系列故事。這個時期沒有誰是王者,誰是皇帝,更沒有一個統一的國家。個個厲兵秣馬,野心勃勃,想成為最終的霸主,尤其是曹操、孫權和劉備這三個老大。然而這場打了八十多年的仗分出勝負時,贏者竟不是魏、蜀或者吳,而是新崛起的勢力晉。可憐一代梟雄,謀劃一生,打下大片江山,到頭來卻是白為他人作嫁衣。
我從三國中得知,不管是大事小事,皆要用心,且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千萬不能妄圖一步登天。更不能有心而不做,譬如孫權。由小到大,從無至有,一步一努力,才能成事。
三國也用每個人物的親身經歷來告訴我們道理。曹操告訴我們,一個人要有心計。劉備說一個人僅有賢德、仁慈,方可得民心,成大事。諸葛亮輕搖羽扇:“一個人僅有做事細心,謹慎,才有成功的機會。”關羽慚愧地說:“你可別像我那樣,心高氣傲,做不成事。”趙云來了,呂布來了,孫權來了,他們用自我一生的故事告誡我們。
《三國演義》,一本不可不讀的經典。
讀書三國演義讀書筆記篇3
五歲時,我和媽媽一起去了書店,買回了彩圖版的四個名字:《西游記》、《水滸傳》、《三國演義》和《紅樓夢》。看完其他三本書后,他們都靜靜地躺在書柜上。只有《三國演義》一直讓我愛不釋手,書的封面也被我打破了。
后來買了拼音版的《三國演義》,現在經常看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三國演義》。正如它的開篇詞所說:“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我愛讀《三國演義》,是愛書中驚心動魄的故事。性格鮮明的英雄:猛將關去長、張翼德、趙子龍、詭計多端的曹孟德、善良的劉玄德。
男生都喜歡打仗的故事,我也不例外,什么“發矯詔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美胡公千里走單騎漢壽侯五關斬六將,徐公明大戰綿水關云長輸給了麥城......一個令人興奮的故事,一個令人興奮的英雄,讓我興奮,同時我也在想,戰爭工作,不僅要依靠武力,而且要勇敢和足智多謀。就武力而言,呂布絕對是無人能敵,可惜他有勇無謀,最終以悲劇告終。諸葛亮揮著羽毛扇卻運籌帷幄,指揮若定,決勝千里之外,有勇有謀才能成大事。
我喜歡看《三國演義》,也喜歡畫《三國演義》。讀三國的時候,首先在彩圖版的'《三國演義》中找到了自己喜歡的三國英雄。有時間的時候,我會用鉛筆畫出來,然后用鋼筆畫出來:呂布、張飛、黃忠勝都是我的英雄。
我崇拜三國的英雄,但我沒有他們的英雄精神。有時我不得不猶豫很長一段時間才能伸出胳膊。每個人都嘲笑我是一個“草包”英雄。也許我讀了三國。我剛剛開始讀三國的英雄。
讀書三國演義讀書筆記篇4
今年暑假,我又在圖書館中借閱了一本書——三國演義!這本書講述的是三國時期魏、蜀、吳之間的戰爭,最終晉國奪取天下的故事。這本書中刻畫的個個都是英雄豪杰,但書中令我有深刻的感受的只有幾位。
首先是諸葛亮。他本是山中的一個隱士,之后經過劉備的真誠邀請,才出山擔任劉備的軍師的。他出山后,一向為劉備出謀劃策,每次蜀國經典的戰役都是經過他的指揮才會成功的,比如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等等。
第二是趙云,當年曹操帶領百萬大軍襲來,他為了能保住劉備的家人安全,不惜用他那強大的武器,單槍匹馬,殺死曹軍數位猛將,幾十位兵士,令曹操看了還不禁贊嘆說:趙云真是勢不可擋呀!
第三是劉備,他從當年的桃園三結義就能夠看出他的有情有義,在之后的戰斗中有看出他富有愛心,當年曹操打的他落花流水,棄城敗逃,而他在逃跑路上還關心著老百姓,讓他們與他一齊走。劉備有一個缺點,也是他的優點——重情義,在關羽被東吳所殺時,不聽勸告,導致進攻東吳時被火燒連營,西蜀實力大衰,令日后的北伐都不能成功!
暑假重讀這本書,令我明白了許多:只要取長補短,移多補少,就能戰勝一切的攔路虎!
讀書三國演義讀書筆記篇5
一本《三國演義》使我愛不釋手,因為里面塑造了好多栩栩如生的人。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諸葛亮;有重情重義的關羽;有奸詐狡猾的曹操;求賢若渴的劉備。
《三國演義》這本書中介紹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戰役。其中最著名的戰役要數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這三大戰役。
官渡之戰主要是由于袁紹不聽別人的好心相勸,才打敗,而在這場戰役中,袁紹的兵力多,占優勢,失敗是因為袁紹不善于用人的結果。就連曹操也說過:“如果袁紹善于用人,我對冀州連正眼都不看。”
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中,曹操和劉備兵力都是占優勢的,可是最后還敗了。曹操被周瑜火攻破,而劉備也被陸遜火燒連營攻破。相比之下,劉備不如曹操樂觀,曹操在危難中還大笑三次,還說:“北方還是我的。”而劉備兵敗后竟自己覺得無顏回成都,病死在白帝城。
《三國演義》我最佩服的人是曹操。雖然他很奸詐狡猾,也說過:“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話,但是他善于用人,曾經頒發過好幾道《招賢令》引得無數豪杰來投靠他,曹操那里才形成了“猛將如云謀臣似海”的局面。他的五良將之首張遼,曾經差點活捉孫權。就連吳國的小孩只要聽見“張遼”這兩個字,都嚇得不敢哭了。
《三國演義》這本書讓我懂得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不管什么時候都不能以為自己很厲害,永遠不能驕傲,否則就會讓“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歷史再次重演。
讀書三國演義讀書筆記篇6
東漢末年,朝廷昏暗、民不聊生,爆發了黃巾軍起義,是一個天下大亂的時代,也是一個英雄輩出、建功立業的時代。
《桃園三結義》是全書的重要開篇,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著名故事。講述了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相遇、相識、相知的過程,說明凡成大事者,既要有遠大的抱負,還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
第二至四章主要描寫了群雄與宦官及董卓之間的斗爭,分別引出了老謀深算的曹操、心胸狹隘的袁紹、橫行霸道的董卓、有勇無謀的呂布、忠誠朝廷的王允、熱血之士陳宮、勇猛威烈的孫堅、驕縱傲慢的袁術、軟弱短視的`劉表以及眾多的謀臣武將,描繪岀一幅場面宏大的群雄爭鋒圖,情節緊張、犬牙交錯,十分復雜。通過這幾章的閱讀,讓我懂得了在處理復雜問題時,既要有勇更要有謀,二者缺一不可。
第五至八章的重點是對曹操的描寫。講述了曹操依靠自己的實力,運用計謀進京誅殺了李傕和郭汜后脅迫漢獻帝遷都許昌,掌握了天下大權,達到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目的,刻畫出他既有英雄的一面,也有奸詐的一面。《青梅煮酒論英雄》通過劉備與曹操的交鋒,突出了劉備善于隱忍的性格,也揭露了曹操的圖謀不軌和野心勃勃。《過五關斬六將》表現了曹操具有慧眼識英雄的能力,也襯托出關羽的重情重義和忠貞不二。《官渡之戰》場面龐大,氣勢如虹。突出了曹操的雄謀大略和袁紹的目光短淺。
第九章描寫劉備從襄陽逃出后巧遇水鏡先生并得到指點,知道了被稱為臥龍、鳳雛的諸葛亮和龐統兩位曠世奇才;同時他還得到了著名謀士徐庶的輔佐,大敗曹軍。為劉備“三顧茅廬”埋下了伏筆。第十章《三顧茅廬》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故事,通過劉備三次親赴吾、臥龍崗拜會諸葛亮的曲折過程,描寫了劉備求賢若渴的心情,也刻畫出諸葛亮奇才大志、遠見卓識、胸懷天下的形象。說明機會總是留給最有準備的人,是金子總會發光的,讀來令人茅塞頓開。